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摘要
关键词
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实践困境;优化路径
正文
一、引言
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加强民族交流融合、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国家大力推进双语教育的背景下,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探究其实践困境,寻找科学有效的优化路径,对提升农牧区幼儿教育质量、保障幼儿受教育权利、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的重要性
(一)传承民族文化
藏族文化源远流长,语言文字是其核心载体。在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将藏语教学融入日常课程,能让幼儿在启蒙阶段就接触、学习本民族语言,了解藏族独特的风俗习惯、民间故事、传统艺术。例如,教师通过讲述《格萨尔王传》等藏族经典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培养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使藏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避免出现文化断层的危机。
(二)促进交流与发展
双语教育为农牧区幼儿打开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窗口。幼儿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体系和多元文化,提升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当他们具备双语能力后,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更顺畅地与其他民族交流合作,促进民族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推动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以某农牧区幼儿园毕业生为例,因在幼儿时期接受双语教育,在后续学业中表现优异,返乡后利用双语优势参与旅游服务工作,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三)教育公平与个体成长
实施幼儿双语教育,有助于保障西藏农牧区幼儿享有与其他地区幼儿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同时,双语学习能有效刺激幼儿大脑发育,提升其认知能力、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为幼儿后续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他们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三、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的实践困境
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教学设施与资源方面,地域因素致使部分幼儿园建设滞后,教室条件差、游戏设施缺乏,取暖降温设备不完善,且适配的双语教材稀缺,数字化资源不足,以传统教学为主,难以激发幼儿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师资力量层面,受地理位置和生活条件制约,优秀双语教师引留困难,师生比例失衡,教师无暇顾及幼儿个性化需求,加之部分教师未接受系统专业培训,语言表达不规范,教育理论与方法欠缺,现代教育理念匮乏。教学目标与方法存在问题,部分教师目标理解偏差,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缺乏趣味性与互动性。家庭与社会支持不足,家长对双语教育重视不足,参与度低,未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社会关注度低,缺乏政策宣传与舆论引导,社区活动少,企业等参与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有利的教育氛围。
四、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与资源配置
1.加大硬件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西藏农牧区幼儿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教育资金,用于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新建、扩建标准化幼儿园,配备充足的活动场地、游戏设施和教学设备;完善教室的取暖、降温、采光等基础设施,为幼儿创造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丰富教学资源
组织专业团队开发具有西藏农牧区特色的双语教材,将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生活场景融入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有声读物等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农牧区幼儿园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
(二)提升师资水平
1.扩充教师队伍
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幼儿双语教育相关专业,定向为西藏农牧区培养专业教师。出台优惠政策,提高农牧区教师待遇,吸引外地优秀教师前往任教;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缓解农牧区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加强培训与专业发展
定期组织农牧区双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幼儿教育理论、双语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和教学示范,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
(三)明确教学目标与创新教学方法
1.明确目标定位
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双语教育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注重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关注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双语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推广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绘本教学等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练习双语对话;利用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学习语言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同时,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探索创新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四)强化家庭与社会支持
1.提高家长意识与参与度
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向家长宣传幼儿双语教育的重要性,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如亲子阅读、双语游戏等,增进家长对双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
2.营造社会支持氛围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的政策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支持农牧区幼儿教育;社区积极组织双语文化活动,如双语文艺表演、文化展览等,营造浓厚的双语学习社会氛围,为幼儿双语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结论
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通过深入分析其在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目标与方法、家庭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有望改善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现状。未来,还需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协同合作,持续关注和投入,不断探索创新,推动西藏农牧区幼儿双语教育迈向新台阶,为农牧区幼儿的成长成才和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次仁卓嘎.西藏学前藏汉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藏教育,2017,(09):49-51.
[2]曹小倩.完善西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策略研究[D].西藏大学,2021.
[3]张海燕.西藏自治区城市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