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如何开展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罗布占堆

那曲市嘉黎县麦地卡乡小学,西藏那曲 852400

摘要

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展开深入探讨,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认知特点,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培养数学思维、优化解题方法指导等方式,旨在提升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与解答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策略;数学思维;解题能力

正文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应用题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应用题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解题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现存问题较为突出。教学方式上,部分教师仍依赖传统讲授法,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主探索,难以理解解题逻辑,仅靠机械记忆应对,面对变式题常不知所措。情境创设方面,许多教师设置的情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数据和场景虚假牵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题意,无法将知识与生活联系,降低学习兴趣与解题效果。思维培养层面,教师多注重解题结果与技巧,忽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逻辑结构和多角度思考,学生缺少系统思维训练,不利于数学素养发展。此外学生个体在数学基础与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但教师常采用统一教学目标与方法,对学困生缺乏辅导,使其丧失信心,对学优生的教学又缺乏挑战性,限制其发展,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应用题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培养。

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

1.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购买不同商品的总价、找回的零钱等。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应用题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2.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应用题情境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相遇问题”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两人或两车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终相遇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降低学习难度。

(二)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1.引导分析数量关系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这是解题的关键。可以通过提问、画图、列表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题目,找到解题思路。

2.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既可以用传统的假设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方程法、列表法等不同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提高解题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等。通过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通过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三)优化解题方法指导

1.规范解题步骤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解题习惯,明确解题步骤。一般来说,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包括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作答等。在教学中,教师要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要求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流程。如在审题时,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圈出关键信息;在列式计算后,要让学生养成检验答案的习惯,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加强变式训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加强变式训练。通过改变题目中的条件、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题目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题能力。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基本题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改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或工作时间等条件,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工程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应用题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布置相应的应用题任务,让小组内成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降低教学难度,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解题方法的训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如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个别辅导

除了分层教学,教师还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拓展资源,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论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面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优化解题方法指导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全面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推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明德.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5,(08):64-66.

[2]常志杰.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13):110-113.

[3]柏玲玲.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模型思维培养[J].数学小灵通(中旬刊),2025,(02):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