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 科教并举 打造恩施州茶产业特色专业品牌的职业教育模式
摘要
关键词
校企共建;科教并举;茶产业;职业教育模式
正文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中职学校提升服务能力专业,遵循中国茶业大师张天福先生的“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办学宗旨,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思想,在“做中教、做中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产学研结合、强化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在职业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这些改革都得到良好的实施,成效明显,充分反映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科学合作、创建茶产业特色”的茶专业教育办学特色,创造一条成功的中职茶专业教育改革道路,以期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的思路与措施
1.改革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高等性、技术性、职业性、社会性、区域性”为主线,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引领,以工学相结合为突破口,以课程改革为中心,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增加资金,对教学资源进行配置,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把办学品质提升到全新高度,打造出自身特色。
(2)基本思路
为了把在茶叶生产、加工、质量检验、贸易、茶文化传播的前沿岗位上,把工作重点放在专业能力上,以现代茶(构建生态茶园、茶加工及综合利用)为依据,以茶产业的实际需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教学、生产、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相结合为载体,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和专业素质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融“教、学、做”为一体,形成在全国独具地方特色的专业。
2.改革的措施
(1)建立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进程紧密结合生产实践,针对茶叶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采取多元组合方式,在时序上,分阶段和全程型、离散型和集中型;在时间上,校园内外相结合;在数量序列上,表现为从小到多、从单一到全面的过程。构建“校企联合、工学结合、课程与证书相结合、逐级推进”的新型专业技术教育体系。
(2)专业与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实施教改项目:《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茶业经济职业标准对接,创新课程体系与教材;以教学做一体为突破口,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与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健全队伍培训保证机制。职业院校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探索项目型教学方法,如项目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二、创新与特色
1. 对“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课证融合、逐轮递进”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性研究。学校与企业共同办学,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课证融合、逐轮递进”的人才培训方式;专业设置应与茶叶行业规范相结合;以教学做一体为突破口,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与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健全队伍培训保证机制。以“理论体系+实践课体系+素质教育体系”为中心,以“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中心,建立“理论体系+实践课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并建立基于“专业基本作业技能培训与评价规范”的实践课体系。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突破以往以“理论为基础,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观念。
2.根据茶树产品的生产季节特征,设计并执行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学交替”的生产实训,打破常规专业实训方式。由于茶业特殊性,其与工业和商业不同,其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误过生产季节,实训就无法开展。因此,针对茶叶季节性特征,对学校生产性培训进行创新性研究,并结合茶叶生长季节,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利用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优势以及合作企业在学校建立的“校中厂”生产实训车间,将专业理论教学和生产工作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以生产工作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征,打破传统专业的校内实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体,在选题上突出专业的特色和高新技术,在管理方式上采取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方式,通过专业教师领办,学生顶岗实训的方式,逐渐成为具有教学、生产、科研、示范推广、运营和服务等“五位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培训基地。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3. 对“科教并举,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增强”的科技服务方式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使其服务于茶产业发展的水平有显著提高。针对我国茶行业发展现状,提出“以茶为本,以提高行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开展“校企共建”的教学研究。
4.通过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诚信、敬业、守法、专业意志等方面的教育,将其塑造成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成立“学生创业教育基地”,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结论:总之,校企共建、科教并举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打造恩施州茶产业特色专业品牌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茶产业人才,推动恩施州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杰.茶文化与茶产业的融合及一体化[J].中国茶叶,2009,31(8):32-33.
[2]马东,郝佳,陈丽华,张凌.茶艺专业职教特点分析及施教方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84-85.
[3]杨净云.实施“成人与成才双融合培养模式” 提升茶艺专业人才素养[J].河南农业,2011(12X):4-5.
[4]杨彩菊,周志刚.第四代评价理论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启迪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30):70-73.
[5]何鑫,程静,陈浩.浅谈中职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建设[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0(11):170-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