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融促船舶施工生产——非自航绞吸疏浚船舶的实践与探索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程云

中交(天津)疏浚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

摘要

本文以非自航绞吸疏浚船舶“天铭”船为研究对象,基于党建引领施工生产的核心逻辑,结合马来西亚槟城STP2填海项目、孟加拉巴什卡利航道工程、九年坞修双线作战等实践案例,系统分析党建在破解地质复杂、设备老化、边通航边施工等难题中的赋能路径。提出“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人才支撑—廉洁护航”四位一体融促机制,为疏浚行业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提供可复制示范。


关键词

党建;施工生产;融促

正文


1  引言

1.1  非自航绞吸船的战略定位与挑战

非自航绞吸船作为航道建设、岛礁造陆的核心装备,其施工特性表现为:固定作业依赖性强:依赖锚缆定位系统(如“三锚五缆”工法),在风浪区易偏移;管线输送瓶颈突出:吹填距离受限,槟城项目曾因管线延伸不足导致停工12小时;地质适应要求高:孟加拉粗砂层(密实度>90%)造成绞刀磨损率提升300%,叶轮更换周期缩短至72小时。

1.2  党建融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海外施工面临三重矛盾分别是效率与安全的矛盾边通航边施工模式下,巴什卡利项目日均避让商船23艘次,干扰施工连续性;其次是技术与人才的断层青年船员对电喷主机操作生疏,故障处置依赖少数技术骨干;然后是廉洁与效能的平衡:燃油、备件采购环节廉政风险高,某船舶曾因液压油以次充好导致泥泵停机[1]

2  党建融促施工生产的理论框架

2.1  思想引领:铸牢攻坚克难精神内核

2.1.1  政治教育锚定使命担当

“国之大者”实践转化坚持“一带一路”项目定位为“政治工程”,在槟城STP2工程开展“使命微课”,每日晨会宣讲国家战略意义,激发船员使命感;提炼“深海绣花”工匠精神,坞修期间组织党员录制《叶轮毫米级安装教程》,破除“重规模轻质量”的功利思维[2]

2.1.2  作风淬炼强化执行效能

结合巡查整改与组织生活,开展“隐患清零行动”(如钢丝绳锈蚀周检),整改率从65%提升至98%;党员承诺践诺:在边通航边施工区域设立“党员责任区”,签订《零事故承诺书》,巴什卡利项目实现281天安全无事故。

2.2  组织保障:建强攻坚克难战斗堡垒

2.2.1 组织生活制度化与船舶生产融合

“三会一课”施工场景化改造每季度结合施工节点(如转场、坞修)召开,审议重大施工方案(如槟城STP2工程“四维调节模型”),明确党员责任区每月聚焦生产痛点(如巴什卡利通航干扰),将“管线防碰撞方案”“燃油成本管控”纳入议题,形成决议后由党员领办在机舱、甲板班组会前召开,以“短频快”形式开展“故障归因反思”(如泥泵堵管人为因素分析)轮机长在修船现场讲授“疏浚装备国产化与产业报国”专题党课,结合叶轮自主维修案例强化使命担当[3]

2.2.2  高质量党建大学习大讨论驱动工艺革新

学习讨论与施工痛点结合开展“地质适应性攻坚”专题讨论,针对孟加拉粗砂层(密实度>90%),党员骨干提出“阶梯挖深+绞刀变速切削”工艺,使磨损率降低40%。在“时利率提升”大讨论中,二副团队优化“潮流补偿算法”,将挖宽偏差从15米压缩至3米建立“书记领学—党员践诺—群众评议”闭环2024年收集工艺改进建议73项,落地28项。

2.3  人才支撑:锻造复合型疏浚铁军

2.3.1  技能比武锤炼实战能力

“以赛代练”提升核心技能

比武项目

船舶实践转化案例

效能提升

钢丝绳插接

优化锚缆编接工艺

更换时效↑30%

齿轮泵拆装

提升设备修复能力

设备修复时效提升32%

钳工

提升船员日常维护能力

自修能力提升29%

“船长讲堂”品牌化将比武经验转化为《绞吸船操作陷阱手册》,纳入船员必训课程[2]

2.3.2  岗位练兵推动全员能力跃升

“战训合一”练兵模式轮机部开展“盲拆增压器”限时赛,故障处置速度提升40%;甲板部模拟“边通航边施工”避让推演,制定《通航避让五步法》,延误率下降40%;纪检委员模拟“燃油验收对抗演练”,堵住3个计量漏洞。

2.4  廉洁护航:筑牢高效施工纪律防线

2.4.1  廉政监督嵌入关键环节

燃油入库由轮机长、政委分存密封油样,每月随机送检;废旧备件处理全程录像,影像留存至离港后3个月;坞修期间党员牵头核价,自主维修节约68万元,备件采购价格下降15%[4]

2.4.2  作风整改保障执行效能

推行绩效晾晒板,同级船员收入差达30%;敏感岗位轮岗:燃油管理员、备件申领员每季度轮换,规避“人情审批”。

3  实践成效与典型案例

3.1  生产效率突破性提升

指标

党建介入前

党建介入后

提升幅度

槟城STP2生产率

700m³/h

1397m³/h

99.6%

巴什卡利时利率

42.67%

>70%

>64%

设备故障修复时效

48小时

12小时

75%

 

 

 

 

 

3.2  急难险重任务攻坚实录

1.切厚控制(切削厚度调节)

针对不同密实度的地质(如孟加拉粗砂层密实度>90%),动态调整绞刀单次切削的土层厚度,避免超负荷导致的设备磨损。硬质砂层采用薄层渐进切削(单层厚度≤0.3m),减少绞刀扭矩波动;软泥层采用厚层快速切削(单层厚度≥0.8m),提升单次作业效率。

2.进尺优化(进刀速度匹配)

根据切削厚度和地质阻力,实时调整绞刀每转的推进距离,保障切削连续性。通过绞刀转速-横移速度闭环控制,实现进尺量与地质阻力的动态平衡;粗砂层作业中,进尺量控制在0.8~1.2m/转,避免堵管风险。

3.动力匹配(功率自适应分配)

协调泥泵、绞刀、桥架等核心设备的动力输出,避免因局部过载导致系统停机。泥泵功率优先匹配管线输送需求,冗余动力分配至绞刀;采用电喷主机负荷均衡算法,叶轮更换周期从72小时延长至120小时。

4.横移创新(横移路径规划)

优化船体横移轨迹,减少重复切削和空移时间。阶梯式变速横移(如槟城项目应对钢丝轮胎杂物的策略):先低速切入硬质层,后高速清扫松散层;引入潮流补偿算法,横移偏差降低12米,时利率提升至>70%。





3.3  四维调节模型的协同逻辑(流程图)


3.4  四维调节模型的技术对比表

维度

控制参数

调节目标

典型场景应用

实施效果

切厚控制

单层厚度(0.3~0.8m)

降低绞刀磨损率

槟城粗砂层(密实度>90%)

叶轮更换周期延长66%

进尺优化

进尺量(0.8~1.2m/转)

防止堵管和动力过载

管线延伸不足导致的停工场景

故障修复时效缩短75%

动力匹配

泥泵/绞刀功率分配比

均衡设备负荷

边通航边施工的能源限制环境

燃油利用率提升18%

横移创新

横移速度/角度

减少路径偏差和空移时间

槟城项目复杂地质

挖宽偏差降低12米

3.5  模型创新性与实践价值

四维调节首次将设备参数(动力)、工艺参数(切厚、进尺)、空间参数(横移)纳入统一调控框架,突破传统单点优化的局限。

案例:马来西亚槟城项目中,通过“阶梯式绞刀变速切削+高压水枪冲洗”,日产量从1.4万m³跃升至2.84万m³。

党建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模型源自“揭榜挂帅”机制,由党员技术骨干牵头攻关,体现了“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人才支撑”的党建融促路径。当前模型已形成《绞吸船粗砂层施工工艺指南》,未来可通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参数智能推荐,推动疏浚工艺标准化。

4  优化路径与发展建议

4.1  现存短板深度剖析

党建末端渗透不足班组层面依赖“填表党建”,孟加拉项目组织生活到岗率仅72%;创新成果转化滞后“四维调节模型”等工艺未形成标准化手册,推广率不足30%;跨文化管理薄弱外籍船员对政治学习参与度低,马来西亚属地化培训缺位。

4.2  系统性优化对策

4.2.1  深化“三会一课”生产融合度

推行“三会一课”清单与施工任务书同步下达,明确“四必须”:①支部大会必议施工难点;②支委会必商成本管控;③党小组会必析人为故障;④党课必讲疏浚报国案例[5]





 


4.2.2  构建“比武-练兵-生产”循环生态

设立“党员创新工分”,将工艺改进(如潮流算法优化)量化为积分兑换培训资源

5  结论

非自航绞吸船的高效施工,需以党建为引擎驱动“人—技—管”三维变革:

人:通过思想铸魂破除“技术权威”“经验主义”等认知壁垒,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生态;

技:依托“揭榜挂帅”机制攻克“地质封锁”“设备失修”瓶颈,推动工艺创新标准化;

管:以“组织下沉+廉洁护航”保障施工方案科学落地,实现效率与安全的动态平衡。

实践表明,党建融促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提升疏浚核心竞争力的“金钥匙”。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党建与智能化施工(如数字孪生平台)、绿色疏浚(LNG动力改造)的融合,为“大国重器”征战深蓝注入红色动能。

参考文献

[1]中原油田党委“四同四提”融合互促机制有效破解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两张皮”[R]初心路微信公众号,2025-04-03.

[2]滕孟东“四点发力”构建党建融入中心工作新格局[J]上海建设交通政工研究,2025(2): 34-41.

[3]南通市通州区委组织部.以‘融合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N].红星网,2025-07-18.

[4]铜陵市财政局党组坚持“四个融合”推动党建业务互融[J]中国财政,2023(8): 62-65.

[5]大庆油田党委以党建之“进”引领发展向“新”[EB/OL]微信公众号“初心路”,2025-07-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