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有效路径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李威

江西省上高县学园路小学,江西宜春 336400

摘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逐渐凸显。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也就可以有效的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提供了新途径。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追求多元化与趣味化的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有效路径,旨在通过创设情境游戏、设计竞赛游戏等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有效路径;实施策略

正文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的教学模式,以知识教学为主,具有内容枯燥单一的特点,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也可以使学生的教学积极性降低,从而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将游戏要素引入到教学当中,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毕竟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探基于此,可见索一种适合游戏化的学习路径,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中小学数学课堂中,一般过分重视对教学氛围的营造而忽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构建富有意义的、兴趣盎然的教育氛围,可以更容易、更快乐地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环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准地设计出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游戏。在一年级教材“认识货币”的内容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小的商店”的教学游戏。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标有价格的模型,如笔、玩具、零食等,在班级某一个区域布置成小小商店。另外还准备若干的假币,每种币种都是1元、5角和1角的。正式开展课堂教学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买卖角色游戏,每一个小组由学生自己分为顾客和老板两个身份。其中“顾客”应根据自己需要购买物品,挑选好后应进行计数,并且用符合标准的币种来支付现金;“老板”则应通过收银与找零的行为方式来进行操作。[1]例如“顾客”选择了价格是25角的小本,他在用自己手中可供使用的钱币去凑成25角中,可以选择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拿两元的纸币与五角的硬币,或者是五角的五张等等。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的做法相当于初步让学生了解几种不同币种的钱数间的转换问题,也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设计竞赛游戏,增强学习动力

在传统的中小学课堂教育中,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好奇以及好胜心是不足够的,这样也就造成了其无法让自身学习上展现出太大的热情,这种情况下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在进行比赛环节中,就让其争胜之心更加旺盛,这样就会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能更加规范学习进程,所以教师在设置竞赛规则中,就应该依据学习内容。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教学中,笔者结合该单元的教学内容、重难点等方面,通过“计算大比拼”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在单元学习伊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的数量相同,授课教师把带有一定难度与梯度的100以内加减口算的试题做成条带状放在前面的黑板上。在第一轮“计算大比拼”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从前面摆放好的口算题中抽取一道题,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计算。计算正确即可得到一分,不正确的则不得分,每一位学生计算结果所获得的分数都将作为对应组别所获得的分数,直至全部的学生都参与完毕。例如,某位学生抽取的题为“35+27=?”此题需要迅速准确地写出正确结果,为62,如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快速思考计算,积累一定的口算经验和计算能力,提升计算的正确率。如此,在团队拼博的过程中,提高了其团结合作的意识,也在集体中通过对比算式,提高了他们计算能力,并完成了有效学习。由此可见,通过这种游戏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性,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水平,从而也就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组织合作游戏,培养团队协作

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小学教学,大多数学生是个人学习,没有进行过群体合作学习,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尤其是通过开展合作性活动,使学生通过交往的方式互相交流并合作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工作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出相关的团队合作性数学题。例如,通过以小学数学第二册“表内除法”为例,采用一种协作式游戏模式“除法接力赛”。在活动中,将学生分成4~5个人一组。在活动前,教师先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写出几道除法题目,除法算式的答案都限定在19这九个数内。小组中每一名学生依次走到黑板前,从黑板上选出一题并作出正确计算,然后把答案交给下一个人,第二个学生就根据从上一位学生那里得到的答案,找出该题目中的一个答案(数字)在自己手中卡片上,并根据卡片上相应的指令行事,如卡片上的内容是“用该数字作被除数,然后除以三”。他这样按照卡片要求进行计算得到正确的答案后再把答案传给下一个学生,就这样进行轮换。[2]在此互动中,整个小组合作必须紧密,若中间的某个环节出了错误,则整个小组要从头开始。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合作性的游戏让学生在互助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表内除法的认识,也进一步有效的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技能,从而也可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游戏,以此才能够更加有效的避免过度关注游戏形式而忽视学习本质。为此,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游戏化学习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构建[J].天津教育,2024(31):177-179.

[2]孙东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00(012):56.

[3]宋晓春.玩出智慧乐享学习——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13):0134-01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