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支持性策略实践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李昕彤

沈阳市苏家屯区教工幼儿园 ​ 110101

摘要

幼儿自理能力是体现幼儿拥有良好独立发展的首要环节,也是保障幼儿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3岁前,是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孩子在成长中发展手眼协调性,动作精准性以及良好性格养成都有很大益处。但当前大部分幼儿家长过于偏重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忽视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再加上一些长辈对幼儿比较溺爱,习惯于包办代办,在这样的育人环境下,大部分幼儿缺乏自理意识,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阻碍了幼儿探索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园教学中,抓住幼儿学习成长的黄金阶段,通过游戏教学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引导幼儿在起居、盥洗、饮食、整理等多方面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

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发展

正文


目前,大部分家长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开发幼儿智力方面,忽视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会导致幼儿的自信心不足,难以独立解决各类问题。文章对幼儿初步自理能力的养成进行追踪,得出通过游戏教学能提高幼儿角色认知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多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游戏教学的融入,既发挥了幼儿教育活动的优势,又对幼儿心智发展大有裨益。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由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他主张对幼儿采取有趣的教育形式,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简言之,游戏教学法就是将需要学习的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身心放松、氛围融洽、自主体验中习得知识,获得本领,提高能力,实现综合发展。

(二)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就是指幼儿在不依赖他人帮助的前提下,能够独立完成某件事情的基本能力。这里包含独自承担责任的意识与自我照顾的生活能力。幼儿园可以从衣食住行多方面培养幼儿自我照顾的能力,如基本的穿衣脱鞋、独立进餐、卫生洗漱等。在本次研究中,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了起居、盥洗、饮食、整理等方面,旨在实现游戏教学与自理能力发展有机结合的价值,实现寓教于乐。

(三)游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结合认知主义的阶段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了游戏教学论主张,旨在让幼儿自由地参与游戏,满足自我需求。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顺应主观意识进行游戏体验。皮亚杰认为游戏教学充分满足了幼儿成长的需要和情感的发展需求。所以,游戏对幼儿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幼儿初步自理能力养成的关键阶段,通过游戏这样一种方式,让他们身体力行地进行操作、摆弄事物、反复练习,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师可以将学习融入游戏过程中,助力幼儿多元技能发展。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可知,游戏充分满足了幼儿角色扮演的需求,也能让幼儿释放自己的一些消极情绪,培养幼儿良好的专注力和探索意识,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达到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有效发展的目标。

二、游戏教学促进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养成的路径

促进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养成可以采用园内游戏化教学为主,家庭教育游戏为辅的方式,将园内与家庭生活紧密衔接,为幼儿充分提供时间、空间、材料等,教师从旁观察和引导,为幼儿初步自理能力养成提供保障。

(一)开展区域游戏助力幼儿初步自理能力养成

开展区域游戏,是引导幼儿主动观察、自主摸索、学习完善的重要方式,区域游戏的开展,要重视整体环境的布置及材料的科学投放,为幼儿初步自理能力养成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幼儿园可以在生活区投放毛豆、花生等物品,让幼儿尝试剥壳与收纳种子,提高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幼儿园还可以投放橘子、橙子、哈密瓜等一些常见水果,让幼儿洗净剥皮榨汁,有效改善幼儿不喜欢吃水果,VC摄入量不足等问题,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教师还可以通过树枝、树叶、纸板、毛线、胶水等安全材料的投放,让幼儿尝试进行艺术创作,学会按照正确的步骤完成一幅简单的作品,引导幼儿及时收纳物品。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推进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幼儿初步自理能力的养成,也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尝试模仿他人的一些行为。通过动作的反复进行,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培养幼儿游戏的耐心。让幼儿可以沉浸在游戏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游戏体验。

(二)引入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初步自理能力养成

小班幼儿在观察能力、模仿意识、角色认知方面已经获得显著提升,尤其是幼儿从家庭向幼儿园融入的过程中,他们接触外部的渠道变得更广,对一些新角色、新事物,幼儿产生了浓厚的体验兴趣。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角色体验游戏,助力幼儿初步自理能力的养成。以“娃娃家”游戏为例,教师可以为幼儿投放一些基本的水果、盘子、小盆、常见蔬菜和各类烹调玩具等,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基本的物品分类摆放,运用一些小道具进行角色体验,如模仿妈妈将蔬菜放入锅内,打开燃气灶,一分钟后将食物盛出放入盘内,再用筷子模仿食物的夹取、进餐过程。角色游戏可以让幼儿体验生活,促进幼儿对常见生活用品的认知,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语言的表达,使幼儿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感恩家庭生活中家长对他们的劳动付出。角色游戏还可以融入“快乐超市”“小小宠物店”“甜品店”等多种场景,使幼儿进一步对一些常见社会角色产生深刻理解,通过游戏的过程提高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其中,“小小宠物店”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个游戏,幼儿可以用一些毛绒玩具替代真实宠物,模仿现实生活中照顾宠物的具体环节,收拾宠物家、喂养宠物、带着宠物外出散步、给宠物洗澡、给宠物做健康检查,这样的角色游戏,让幼儿从一个被照顾者转变为照顾者,对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效果非常显著。

(三)衔接家庭生活,促进幼儿初步自理能力养成

幼儿园游戏教学法促进幼儿初步自理能力养成,还要改变家长的固有观念,引导家长学会放手,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教师可以将一些自理能力的生活实践内容编排成相应的儿歌。如《我会洗手》《我会穿衣服》《我会自己穿裤子》等,通过简单有趣的儿歌,让幼儿向父母积极展示学习成果,增强自信。以《我会自己穿裤子》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喜欢玩的小汽车游戏,将穿裤子比作汽车过隧道。两辆车要沿着道路安全前进,从这个隧道口进去,从另一个隧道口出来,而且两车不能相撞,穿过隧道后一提一拉,完成穿裤子动作。幼儿在做动作时,可以同步唱一唱:“绷好脚尖钻隧道,扭扭身子向前跑,呼噜呼噜钻山洞,两车相遇微微笑。”将穿裤子比作幼儿最喜爱的小游戏,通过反复练习,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自理能力的养成。此时,家长再从旁给予他们赞赏的鼓励,可以激发幼儿的实践热情。

三、结语

总之,通过游戏教学法促进幼儿初步养成自理能力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稳步提高,合作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亲子陪伴也变得更加高质量。教师、家长从旁观察,正面引导,提高了幼儿生活自理的自觉性,也让幼儿很好地释放了自己的情感,身心协调发展。结合幼儿成长的综合需求,幼儿园下一步要开发更多教育游戏,推动幼儿自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滕春燕.有意义游戏的幼儿教育构想[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2]樊香兰.福禄贝尔、陈鹤琴幼儿游戏教育思想之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5):49-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