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教学中如何加强过程性评价完善终结性评价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张娜

河北省广播电视大学安国分校 071200

摘要

与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相比,新课标对于课程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针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完善与优化就是其中较为主要的改革内容之一。基于此,在信息科技过程评价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应积极跟进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探索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从而促进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课堂评价

正文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基于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34005.

目前,“以学评教”“重结果更重过程”等更侧重于学生发展性的评价方式成为学科教学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保证了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能够真实地反映课程教学的质量,对于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

一、新课标理念下课堂评价对于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过于重视结果,即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客观地反映整体教学过程的质量,教学评价工作缺乏科学性。而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本要求,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主要的教学评价基准,而非完全依靠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与传统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相比,更注重了学生的整体性和能力素养的发展过程,且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学习过程是否存在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从学科教学层面考虑,这种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也能为教师评估教学工作水平及分析个人教学能力等提供良好的契机,进而为教师完善教学提供了客观的参考,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科教学工作质量。

二、当前信息科技课堂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一)评价主体单一

化长久以来,课堂教学评价在整体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科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但在实际实施时却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大多数教师在开展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因此,导致实际的教学评价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整体的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化,使评价的内容难以客观地反映实际教学的质量和情况,应以更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如此,不但能使学生参与到评价工作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评价维度局限性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学校在教学观念及教学设施条件较为落后的情况下,未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锻炼机会,使学生难以认识到课程知识内容的应用价值,并且也没有机会将所学理论内容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这就使整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单调,不利于学生培养综合能力。而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也难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无法客观地衡量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和水平,使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评价方法刻板化

当今,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逐渐认识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并尝试整体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但有一部分学校仍停留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思想误区,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其学习能力水平的评判标准,而单方面否定了学生付出的努力。同时,教学评价观念存在的问题,也使部分教师往往只依赖测试的手段来进行评价,并未结合实际教学需求采用一些如情境模拟和实践操作等科学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培养综合能力不利。因此,教师应转变单一刻板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进而显著提升信息科技课堂的教学水平。

三、信息科技教学中如何加强过程性评价完善终结性评价

(一)明确评价主体,转变过程评价思路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在以往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以自身为主体,未能考虑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会产生一些教学问题。这种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但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心理压力,使其无法正确认识教学评价,也使教师无法通过教学评价清晰地分析出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无法发挥教学评价对于学科教学的调节、改进及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科学教学理念,明确评价的主体,从而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工作。以“机器人”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教师应确立基本的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史,并能够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机器人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能够预测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学目标的内容为参考,做好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同时也应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检验学生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教师应避免采用以往过于单调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测试和评价方式,这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评价参与热情,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梳理课程知识内容,并检查学生的笔记内容,从而以此评价和判定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并且也能结合学生的笔记内容检查教师自身的教学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或者遗漏,也有助于完善教师的整体教学设计。

(二)过程评价方式

对于过程性评价方法来讲,其与以往的结果性评价有着显著的差异和区别。结果性评价多以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依据,并未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整体的评价不具有客观性的特点;而过程性评价不仅仅注重考查学生的测试成绩,也会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并通过综合性的评价动态化测评学生个人能力素养,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将过程评价方法运用于信息科技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入手,从整体上提升评价水平。以“感知系统”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经对传感器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为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传感设备的特点和作用方式,并能够结合具体的事例体会传感器科技对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或者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融入学习氛围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教师也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作为辅助,从而便于学生开展相关的合作探究活动。而在具体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应从学生的资料收集丰富程度、资料内容的汇总整理水平及最终的研究讨论结果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过程评价,从而使学生能结合教师给出的评价意见认识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高度重视,教师应立足于提升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质量,对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展开研究。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结合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需求,对过程评价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此落实新课标理念对于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并为促进学生提升学科综合素养、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环勇.新课标视域下信息科技数字素养培养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36):33-36.

[2]陈小敏.知新智慧课堂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新课标视域[J].智力,2022(24):15-17.

[3]董建猛.核心素养下信息科技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域探索[J].亚太教育,2022(23):34-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