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李洋

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 271000

摘要

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思想、艺术、道德等资源,对于地理教学的渗透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意蕴,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深入的地理知识体验。同时,通过地理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路径

正文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要,高中地理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法和路径,包括设计案例分析、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以及制定专题研究项目等。在实践案例部分,列举了几个成功的实践案例,运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形式展示地理知识以及利用中华优秀传统哲学思想解读地理现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的关联,探索高中地理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路径,进一步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渗透的效果与价值。

一、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第一,和谐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它鼓励人们与自然界和平相处,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并倡导个体与集体的和谐统一。第二,礼制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制思想是一种注重人际关系、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价值观念。通过它,人们注重尊重他人、重视家庭和社会责任,以及维持秩序和稳定。第三,尊重传统和尊重老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认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老人,看重老人的地位和智慧,传承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强调家族和社会的连续性。第四,仁爱和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培养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它强调仁爱之心,即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和帮助,倡导个人追求道德高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五,第尊重知识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以及对学习的重视。它认为学习是一种修身养性、提升智慧和追求真理的行为,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成长和进步。这些特点和价值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塑造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重要因素,并在不同领域和层面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二、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的内在联系

第一,地理环境的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和艺术形式,都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比如山水画和诗词歌赋中的山水意象,与中国壮丽的山河景色相呼应。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介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教育情怀的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培养和修养,倡导仁爱、尊重和道德品质的追求。这与地理教学的目标相契合,地理教育也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第三,文化与地理的交叉学科性质。地理学科和文化研究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探究地理问题的同时,也涉及到了人文、历史、艺术等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载体,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和视角,拓宽地理学科的边界。第四,地理现象的哲学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度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这些思想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生命和宇宙的意义,对于解读和思考地理现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高中地理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组织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活动

1.教学目标。通过探究传统节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思考,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2.步骤分析。第一,介绍案例背景。假设正在学习农业地理,讲解中国农历中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同时,引入地理元素,比如节气变化、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等。第二,学生调研。学生小组自行选择一个传统节日,研究和该节日相关的地理环境因素,比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作物种植情况等。他们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来源,如图书馆、互联网、野外调查等。第三,分析和讨论。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并结合展示地理数据、图片、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传统节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比如某个节日在某个地理区域的出现及相关农作物的种植等。第四,引导思考。让学生深入思考传统节日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比如为什么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特定的传统节日会形成?传统节日又是如何影响地方经济、人文风情以及自然资源利用等?第五,应用知识。学生小组可以结合研究结果,设计相关活动,比如制作海报、展示农作物种植的变化、制作小册子介绍传统节日与地理环境的联系等。通过这个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培养他们的调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组织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活动

1教学目标。通过实地考察传统村落,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融合,加深对地理现象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2步骤分析。第一,选择传统村落。选择一座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作为实地考察的目标,可根据所教的地理内容,如农业地理、人文地理等来选定目标村落。第二,提前调研。教师或学生小组提前展开相关的调研工作,了解目标村落的地理环境特点、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现象等。第三,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目标村落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在实地考察中,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查不同的方面,如建筑风格、农田布局、水利工程等。第四,文化体验活动。在传统村落中,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参观传统民居、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等。这样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地理环境的独特之处,还能深入了解并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总结和讨论。考察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在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中的感受和体会,深入剖析传统村落与地理环境、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环境中的表现形式。

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和路径,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同时也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参考文献

[1]伏钰.高考地理复习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J].甘肃教育研究,2021(05):64-66.

[2]王玉震,李建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中的渗透[J].科普童话,2020(28):97.

[3]周健.高中地理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吉林教育,2020(04):5-6.

[4]尹海霞,朱雪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中的渗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7):34-36.

[5]王路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