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路径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学习任务群
正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整合教材资源,构建有效的“学习任务群”,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升阅读能力。“学习任务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何采用“学习任务群”组织阅读教学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亟待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学习任务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任务群”指的是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为核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对语文教材的单元知识点进行统整、凝炼,构成系统、连贯的语文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思想、语文知识、语文思维等综合素养。
将“学习任务群”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教材的单元内容分解成多个简单的学习任务,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个人发展能力,为学生设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任务,准确绘制出语文知识不同层次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有效助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能为语文教师提供全新的课堂教学思路,促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向着多元化、系统化发展;在“学习任务群”教学方式的驱动下,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个人任务的强烈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助与点拨下分析出每一篇课文蕴含的中心主旨、写作技巧、文学风格等,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文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实践路径
(一)设计主题性学习任务群,矫正生本阅读思维方向
学习任务不能是多种任务的集合,其任务组织需要统筹考量。“主题”是学习任务群的核心和灵魂,起到贯穿、融合、对接的作用。教师从专业角度展开思考,对学习任务展开筛选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和谐性。主题性学习任务有鲜明主题,使得学生学习有明确方向,因此,其学习训练价值更为丰富。
如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社戏》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文章,这篇小说与鲁迅诸多作品情节有对接和联系。教师在阅读引导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影视信息,让学生观看和思考,对接教材内容进行关联性学习。同时,教师设计了主题鲜明的学习任务群,如“借助具体的情境,感受江南自然美好的风景”“体验风俗画、风情画,从而进一步了解人物,特别是小朋友们的聪明、机智、勇敢、无私,大人们的好客、友好”。选择“夜航”环节进行重点研读,梳理小说环境描写片段,鉴赏优美的语言。学生从小说三要素角度展开研学行动,自主合作探究,充分感受到同伴协作的愉悦。教师趁热打铁,利用多媒体播放其他班级学生演绎的课本剧片段,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和讨论。
(二)设计生成性学习任务群,驱动生本阅读思维引擎
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群时,要对教学内容做统合处理,随时发现生成资源,科学利用生成,优化学习任务群设计,顺利启发学生阅读思维。学生阅读呈现差异性,教师学习任务群设计也要体现对应性,结合学生阅读表现做任务调整,为学生阅读提供方法支持,这样才能唤醒学生阅读思维,形成崭新学习起点。
《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学习文章,学生对大自然相关内容有主动探索的意愿。教师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围绕说明文文体特点和相关知识展开任务设计。对此,学生回馈更为积极,研学气氛逐渐形成。如说明语言鉴赏任务,教师画出具体的语段,指导学生结合说明方法进行鉴赏分析,并归结鉴赏方法。这是比较常见的学习任务,但增加了学法鉴赏方法归结内容,学习难度有所加大。教师结合学生阅读情况做针对性指导,要求学生结合自然实际,梳理归结学法,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研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环节,很容易遇到一些阅读疑难问题。对此,教师及时整合相关信息,做出对应调整,推出更多生成性学习任务。阅读时,重在提取和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如说明顺序、方法、对象等文体方面的内容,交流时重在传递和沟通有意义的信息,如对物候学的了解、对农业生产方面的重要意义、气候差异对农作物的影响等。
(三)设计互动性学习任务群,强化生本阅读思维体验
学生对互动性、开放性、探索性阅读任务有特殊兴趣。教师在任务群设计和学习活动组织时,要注意做好衔接处理,改进互动学习形式,增加阅读监督管理,做好阅读学习评价,确保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互动性阅读任务带有竞赛性、合作性,学生接受度更高,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以强化学生阅读思维体验。
教师设计阅读学习任务时,要对学生学力基础进行客观分析,以提升阅读任务设计的适合性。如《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属于游记性散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解决阅读障碍,梳理文言词语,特别是文言古今异义词,然后设置互动性学习任务。任务一:同桌合作,找出本文中的成语,看谁识记更为精准迅速。任务二:讲述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看谁讲述更为生动完整。任务三:话题讨论,世上真的有“世外桃源”吗?学生拿到任务后,开始互动交流,顺利进入合作学习环节。成语识记没有太大难度,任务进展顺利;讲述故事有一定难度,合作伙伴相互支持,获得不错的训练效果;话题讨论最为激烈,学生各抒己见,目的不是求同,而是在广泛交流中有更多新的发现和启迪。经过一番努力,阅读学习进入另一个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反思性学习程序顺利启动。
(四)设计对接性学习任务群,延伸生本阅读思维训练
学生阅读不能局限在课本之中,需要做多向延伸。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布设更多课外阅读任务,形成课内课外对接阅读,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学生对网络化阅读比较有感觉,教师要做好对接设计,推荐具体阅读书目,规定学习任务,给出信息搜集关键词。阅读任务群中任务关联性较高,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做好对接思考,针对学生生活学习积累展开设计和组织,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
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文章,与学生生活认知高度契合。教师先解读“格物致知”成语内涵,然后围绕议论文三要素设计阅读学习任务。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格物致知精神的实践应用”“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如何做一名有开拓精神的人?”等。学生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度研究,梳理文本涉及的论据,对论证方法进行重点归结和分析,逐渐理清论证思路,形成系统性认知。教师围绕“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式进行重点引导,鼓励学生展开生活对接,实现认知内化。
三、结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习任务群的优势,围绕学习主题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系统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培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养,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张倩.“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初中语文必读书的阅读指导策略[J].课外语文,2022(01).
[2]赵雅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