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态主题研学初探
摘要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生态主题教育;研学实践
正文
一、生态主题研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照应
近年来,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突显和不断受到重视,生态教育成为一个广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九大“两山理念”的传播丰富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可见,国家层面的生态教育政策为生态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高层面的政策指引,提升了生态教育的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从中不难看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积累与真实情境。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结合的语文课程,可以促进学习者读写能力的提高,其阅读的材料不但可能是课堂上的普通课文,对自然生态这本大书的解释与说明也是语句精炼、信息丰富的重要读写素材;口语交际与沟通表达,相比于在课堂里的角色扮演、模拟访谈等,倒不如让他们实地参观一个公园绿地,采访一个生态研究员来得更加真切生动;在动身之前的目的地资讯收集、路径规划、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图文资料录入,总结过程的内容总结与呈现汇报,每一环节都需要学习者充分调动自己的综合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能力。可以说,生态主题研学本身的特点是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宗旨相吻合的。通过生态主题研学提高学生的生态知识和生态行为,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保护自然的道德情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一环。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态主题研学实施策略
1、探访校内外资源,明确研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生态主题关照下的语文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建立在学校所处行政区域内的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文化基础之上。
以我所在的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南校区(以下简称深高南)为例,深高南地处深圳市福田区,区内即有红树林生态公园和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很好的研究湿地生态的研学基地;有深圳最美公园香蜜湖公园,可进行植物调研、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探究;有绿意盎然生趣无限的梅林郊野绿道,是绝佳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培养场所;有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是推动绿色生活健康生活的实践基地等等;校内也有融农识、农活、农工、农趣四大模块于一体的“农梦园”楼顶生态农场基地,是很好的跨学科生态主题研学基地。校内外的丰富研学资源,为生态主题研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围绕核心素养,设计研学任务
在生态主题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照下,在具体研学目标的引领下,生态主题研学活动需根据现有资源因地制宜,设计可操作性强、能引导学生在实操中深入理解、深化领会的研学任务。
以我校正在实施的“农梦园”生态农场项目为例,作为集生态教育、五育融合、心灵减压、参观考察等于一体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农梦园”生态农场是很好的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主题研学的校内资源。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老师可以请学生设计参观考察路线和讲解词,供师生领导、社区居民、兄弟学校等来访参观考察;请学生撰写观察日记,记录作物生长过程及其思考发现、品味领悟;请学生发出倡议,组织开展以农场果实及其加工品为商品的劳动文化节义卖活动,从活动前的拟定商店名、商品名到撰写商品广告词,从活动现场的主持、商品介绍到人员采访,从活动后的新闻宣传、活动意义探究到总结反思撰写与汇报……一项项研学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中合作探究,在听说读写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达到完善个性人格,丰富精神世界,培养积极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高尚审美意识和道德情怀的目的。
3、展示研学成果,落实多元评价
研学不同于课堂教学,学习成果的呈现不能通过答题方式直观展现,因此,研学的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需教师设计好环节,指导学生及时集中进行展示。如“农梦园”生态农场研学活动中,学生撰写的作物观察日记、义卖倡议书,设计的农场解说词、商品广告词,现场的主持、采访,等等,一方面及时做好记录,将活动成果以纸质或电子文档的形式存档,另一方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在语文课堂上展示,之后还可择优在校园广播站,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平台上展出,便于学生们在交流与观摩中学习提高。
有展示就要有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设计者需在明确以下几点的基础上设计落实多元评价环节:
①评价内容:可从学生对本次研学的参与度如何:态度是否积极,是否投入,是否乐于讨论分享等;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状况如何:如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多种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学生是否运用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并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②评价主体:由于研学活动的场所不局限于教室,因此研学势必呈现多评价主体的特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家长和相关场馆工作人员的评价等,都需根据具体的研学情况做考量。
③评价方式:鉴于研学活动的每个阶段都由数项具体的语文学习任务组成,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的成果汇报展示,而需将研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全部行为表现都纳入评价体系,因此,必须遵循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推进,语文学科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越来越重视,通过实践形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学活动,也成为了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育人方式的重要而有效的载体。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态主题研学,以语文学科为落脚点,从前期的精准调研、明确目标,到过程中的精心设计、细致组织,到研学后的精品展示、多元评价,还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所有语文人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何齐宗.张德彭.我国生态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