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评价机制
正文
本论文来自于202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建设与运行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0818)
引言: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而高职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的建设与运行,旨在为高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的建设
1.1流动站的定位和功能
(1)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
流动站应成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发挥双方的优势,推动产教融合。流动站作为学校与企业的重要联系纽带,应协调资源、整合力量,打造一支企业需要、学校支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重要途径
流动站作为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积极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激发教师的实践热情,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养。
(3)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平台
流动站应成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平台,通过实践活动,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1.2流动站的建站方式
流动站的功能是指流动站为高职教师提供的企业实践机会和服务,以及流动站在推进产教融合中所具有的作用。在功能上,流动站应包括以下方面:
(1)提供企业实践机会
流动站应积极为高职教师提供多样化、全面性的实践机会,涵盖不同行业和专业领域,旨在拓展教师实践视野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搭建教师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流动站应作为教师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促进教师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3)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流动站应通过实践活动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4)推动产教融合
流动站应积极推动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合作,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打破教学与生产之间的壁垒,促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1.3流动站的运行模式
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的运行模式应考虑以下因素:
(1)流动站的人员管理:流动站应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和管理团队,负责实践机会的推介、教师的选拔和安排、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工作。
(2)流动站的实践活动:流动站应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需求,组织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企业调研、项目合作等。
(3)流动站的评价机制:流动站应建立教师企业实践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实践成果、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能力等。
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与学校专业的融合发展
2.1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实践活动
高职教育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因此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经验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不同专业的教师对实践的需求和方向各不相同,因此在组织实践活动时应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和组织。
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应充分了解各专业的特点和实践需求,根据专业领域的实践要求和发展趋势,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可以组织教师参观国内外先进的机械加工生产线,开展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和维修实践等活动。对于电子信息专业,可以安排教师参观知名的电子企业或研发中心,开展硬件和软件开发、产品测试和维修等实践活动。
组织实践活动时还应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例如,可以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创新项目、技术攻关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等活动,加强教师的学术交流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2.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是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合作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合作,实现教育教学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1)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与企业的合作应该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通过双方共同承担流动站的管理和运营,共同制定实践活动方案、提供实践资源和场所等方式,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信关系和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高职教育与企业的深度融合。
(2)合理配置实践资源
合理配置实践资源是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关键之一。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与企业协商,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项目合作、科技创新等,以满足教师的实践需求。同时,流动站还应与企业建立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场所和资源,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加强教师和企业的沟通交流
加强教师和企业的沟通交流,是建立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双方的教师代表、实践基地的建立、技术交流会议等方式,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互相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资源,更好地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活动。
(4)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可以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业合作,为高职教育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流动站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双向转化和共同发展。
三、建立保障和支持措施激发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3.1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在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过程中,经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为困难的教师来说,必要的经济支持能够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经济支持方式和措施:
(1)差旅费补贴:由于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需要出差,因此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差旅费补贴,这可以减轻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差旅费补贴的具体金额应根据不同的实践活动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住宿费补贴:对于一些需要在外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住宿费补贴,这可以减轻教师的生活负担,让他们更加专注地参与实践活动。住宿费补贴的具体金额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3)培训费补贴: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能需要参加一些培训课程和研讨会等活动,这需要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因此,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费补贴,这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4)奖励制度:除了经济支持以外,学校还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对于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这可以激励教师更加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3.2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
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是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支持旨在帮助教师理解并实现企业实践的目标,提高教师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1)设立实践指导小组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实践指导小组,由学校的教师、企业的专业人士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教师设计实践方案、提供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帮助教师转化实践成果为教学资源等。
(2)提供必要的培训和研讨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必要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实践目标、企业需求和实践方法。这些活动可以由专家或学校教师组织,涵盖实践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实践案例等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并将这些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教学中。
(3)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
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例如实践活动的相关文献、案例分析、实践指南等。此外,学校还应当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包括实践工具、软件、硬件等,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
四、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评价机制的策略
4.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机制的核心,它直接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教师企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到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等因素,并结合具体实践情况确定评价指标的种类和权重。
(1)实践成果
实践成果评价是评价教师企业实践的重要方面之一。评价的内容应包括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完成的项目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同时,应注意区分不同类型的实践成果,如研究性实践、技术性实践等。
(2)参与态度
参与态度是评价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教师对实践活动的认同和积极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责任心、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3)能力提升
教师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能力提升评价也是评价机制的重要方面。评价的内容应包括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所学习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以及这些知识、技能、经验对于其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等。
4.2确定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应考虑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目的。对于短期的实践活动,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对于长期的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论文报告、实践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对参与实践的教师进行评价。问卷中应包括实践成果、参与态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应注意问卷的设计应尽量简明扼要,以便教师能够快速填写。
(2)论文报告
对于长期的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论文报告的方式进行评价。论文报告应包括教师的实践成果、实践经验、对实践活动的思考和总结等内容,同时也应注意论文的撰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能力。
4.3建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评价机制的核心,应明确具体、可操作。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工作量、成果数量、成果质量、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使教师明确自己参与实践的目标和标准。
(1)工作量
工作量是评价教师实践参与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工作量的评价可以通过实践时间、任务量、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衡量。
(2)成果数量
成果数量是评价教师实践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成果数量的评价应根据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目的进行设定,如对于研究性实践活动,可以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数量等。
(3)成果质量
成果质量是评价教师实践成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评价成果质量时应注重实践成果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等方面。
结束语:教师企业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和评价机制,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实践方式和评价机制,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席那顺朝克图.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路径探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3(03):36-39.
[2]郭菲菲.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知识流动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9,(36):130-131.
[3]李红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研究[J].智库时代,2018,(42):243+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