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唱游与律动课教学提效策略析谈
摘要
关键词
特殊教育;唱游与律动
正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殊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韵律教学是解决特殊儿童孤僻、自闭和自卑心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师生进行韵律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好的节奏教育可以使特殊儿童更好地学习和融入社会,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的概念与内容
律动教学就是通过有计划地进行舞蹈、音乐、基础体操和游戏等运动,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让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以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幼儿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感受到自己的情绪。韵律课是培养学生学习节奏的基础,是培养其智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节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振动觉等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在模拟和训练中,可以加强他们的情绪表达、自我控制和空间定位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另外,韵律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在与老师及其它同学的互动、交流和合作中,使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等优良素质得到提高,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性格。
因为特殊儿童与一般幼儿有一定的生理和精神上的不足和障碍,所以韵律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等上都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使之适合特殊幼儿的学习需要和身体状况,达到最大程度地适应他们的教育需要。作为节奏教育的执行者和指导者,老师们的教育方式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那些有听觉缺陷的人来说,手语是他们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因此,合理地使用手语,特别是镜子式手语,对于提高韵律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特殊教育发展较慢,但在当前的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音乐老师们已经主动地摸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并把它们应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在韵律的教学上,获得了许多成绩,大大提高了韵律的教学效率,让更多的特殊幼儿受益,对促进我们的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以学为本,优化教学目标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目的是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依据和指导。在进行唱游和韵律授课活动时,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老师必须首先要按照自己的现实状况来制订一个合适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每一节课的最后教学目标,然后按照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这样才能让它充分地利用起来,实现自己想要的教育结果。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特殊教育老师应秉持“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改善目前特殊学校班级中个别残疾的现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并根据“三维”的教学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以《小鼓响咚咚》这门课为研究对象,首先要对目前班上的孩子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目标。例如,有没有智力残疾的孩子,他们的智商残疾的级别是什么,他们有没有初步的模仿意识,有没有某种行为技能;有没有孤独症或者 ADHD的孩子,这些孩子上课的时候表现得很差,有时候会表现出很大的情感变化,要判定他们对其它同学的学业有没有很大的影响。其次,根据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需要,进行专业的教育目标的制定。比如,就知识和技巧而言,要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通过倾听美妙的乐曲,逐步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加强对民间打击乐器的了解,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身体的动作或指的动作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节奏。
(二)拓宽思路,丰富教学内容
老师可以使用特殊班的同学所熟知的真实生活要素来进行教学,指导他们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是所学到的关于合唱和韵律的知识进行探究和研究,既能加强他们的认识体验,又能提升他们的课程学习质量。通过生命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减少特殊学校学生对知识的厌恶感,从而减轻他们的情感变化状况。此外,还可以使他们在更加熟悉的认知情境下加强对音乐的知觉,在参加生活化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可以长期地维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此外,老师也可以运用生活化的内容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的切身感受,使他们在生活中找到韵律美、韵律美和美术美,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课程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什么花儿开》这一课时,需要同学们能够自然流畅地唱出这一段旋律;加强对“七声”的了解和了解;能模拟声音的音调来进行演唱训练;真实地体会作品中所包含的深层感情,提升其音乐鉴赏水平;懂得四季开花的道理。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特殊教育老师要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生活要素相融合,从而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员能够更快地掌握《什么花儿开》课程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加强他们的认识经验。比如,老师可以在教室里放一些不同种类的花,比如迎春花、荷花、绣球花、牡丹花、梅花等,通过这些花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影响,激发幼儿的视觉感受,让幼儿感受到花卉的亮丽颜色和优美的画面,认识到关于四季花开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孩子们慢慢地对花儿有一种浓厚的热爱,并能在感情上与歌声产生共振,增强对学唱练习的兴致,最终达到一首自然、流畅的歌曲。另外,老师也可以让特殊学校的孩子走进学校,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和观测学校里的春天,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去了解各种各样的花朵,比如:迎春花,桃花,杏花,梨花,郁金香,报春花,天竺葵等等。然后,老师再结合真实的情境,教导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员辨别七声音阶,找到一首歌的音高,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迅速掌握重点和重点。
(三)创设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在特殊教育过程中,音乐老师要对班上的学生进行更多的关怀和关怀,并且根据他们的具体状况进行课程教学,只有如此,才能切实地符合特教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康复需要,在激发他们的音乐情绪与音乐知觉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课程学习品质。为此,老师要想取得这样的教学结果,就必须将特殊教育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心理需要,创造出一种师生互动的游戏,通过好玩的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学习音乐,去感知旋律,感受韵律,从而调动他们的互动交流、合作探究的热情,从而促进他们的社会技能和运动功能的发展,从而促进他们唱歌、游泳和律动课程的学习品质。
三、结论
总之,如果特教学校的音乐老师们要想提升唱歌和韵律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进行适当的优化,这样才能让特教孩子们在一种放松愉快的气氛中,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并以此促进他们的感觉、运动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恢复。
参考文献:
[1]杨晓春.浅谈律动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77.
[2]余根花.特殊教育学校唱游与律动课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科幻画报,2020(10):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