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技术》课程思政案例研究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1+1+1”模式、监测指标
正文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23】4号)
一、绪论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电力系统正常供电,保证人们用电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引导学生提升对社会主义认同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2][3]。
结合佛山制造业强市以及佛山地区主要产业特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坚持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采取四结合(能力与素质相结合、课程与证书相结合、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相结合、校企双元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上要形成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具体行动和实践探索,通过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责任,推动“三全育人”落地落实,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时空[4][5]。
二、案例设计
(一)建立“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本案例从3个层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专业课程的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形成“三全育人”新模式。
(二)构建项目化教学视角下的思政元素
通过不同的环节与途径实现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思政内涵的有机集合,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多元化理解与交流能力等具体水平对各个项目的教学活动和内容做增删。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理念,基于学生基本学情、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交流讨论法、比较对照教学法、项目协作教学法进行教学,实现个性化、探究式学习,并将思政育人元素徐徐渗入。一方面,通过专业课与思政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为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思想信念。另一方面,供配电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且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具体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6]:生命安全教育、大国自信教育、工匠精神教育、道德、法律高压线、需求分析、市场化能力、团队协作,责任担当教育、节能环保教育。
三、案例解析与实施
在“具体实施环节”环节,选取子任务认识供配电系统为典型任务。
1. 讲授环节适当融入:通过学科的标志性人物和里程碑事件的介绍,帮助学生在了解学科发展史的同时,深入理解这项重大变革的来历,理解供配电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著名发明家特斯拉用身体作为导线,点亮灯泡的典型故事,让学生理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成功的第一步,通过火神山医院5天5夜完成8千米电力电缆敷设的事件,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提醒同学们任何时候都要牢记电气专业安全为先的宗旨。
2. 关联讲解:紧密联系“西电东送”、特高压走廊等重大工程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通过”分布式电网”等行业热点,引导学生领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思考自己所应努力的方向和该体现的价值[7]。
3. 知识见识、团结协作:不同中性点运行方式适合不同电压级别的电力系统,让同学能理解并接受个体差异化,而实训项目中,由于功率、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值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会有浮动且电流与导线截面积之间的关系非线性,设计时需留有裕量,引导学生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入规矩意识,需从多个参数角度反复验证案例设计的合理性,最终成功,引出人要有受挫精神与调节能力。
4. 学生交流频繁引入、讨论探究:情境创设、明确学习任务目标、作业要求与学习评价方式,反馈学生课前自学情况,导入课堂教学,学生思考和讨论每一个步骤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手段,电力负荷中性点运行方式的种类及应用场景,为巩固学习,选取实训项目三相交流电路通用参数实训。
5. 实践环节重点融合:在实践环节,分为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具体实施、点拨检查、修正完善、评估升华6个步骤,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以严格的设计流程为依据,树立严谨的工程设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在课程标准制定和审核时增加“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这一重要监测指标;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
四、结论
教学环节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不仅实现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思政,更是知识传递、能力提升与精神塑造的三者统一,课程思政的融入离不开专业课程的设计,而专业课程的设计离不开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与精神的塑造。在课上夯实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促进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畅叙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这正是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生动实践[8]。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本案例基于专业课程设计中所具备的教学环节与专业技能、思政目标相结合,在已经成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思政相关问题。根据课程的特点与建设要求,根据每一个子任务的特点与目标,设计每一个子任务的主题思政内容,把实现民族复兴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生命安全教育、大国自信教育、工匠精神教育、道德、法律高压线、需求分析能力、市场化能力、团队协作,责任担当教育、节能环保教育等思政理念润物细无声的的融入到课程教学。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大国自信;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责任担当;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需求分析和市场化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宋权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实施路径与效果——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37(01):17-21.
[3]侯慧,朱韶华,李向舜,张清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03):103-105.
[4]范卿泽,黄艺,蒋凯.课程思政政策内容特征、工具偏好及优化建议[J/OL].重庆高教研究:1-12[2023-03-10].
[5]林素琴.高职院校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1):83-88.
[6]吴慧芳.供配电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施[J].教育观察,2021,10(02):91-93.
[7]邓馥郁.《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思政建设初探[J].科技视界,2020(23):49-50.
[8]孙秋野,黄雨佳,高嘉文.工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为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41(02):475-486.
作者简介
姓名:石远豪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广东清远
职称:高级工程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可靠性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