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活动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活动;舞蹈教学;少数民族舞蹈元素
正文
项目名称:新时代幼儿艺术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2022J0783
前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少数民族舞蹈承载着各民族的智慧与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优质文化产物,将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美育浸润的深度,促进儿童审美意识的建立。作为幼儿的引导者的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借助多元化舞蹈活动的构建激发幼儿舞蹈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再通过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加入,提升教育活动的多样性,促进幼儿综合素养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建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找更多的可能。
一、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融入作用
(一)拓宽幼儿艺术认知
幼儿正处于思想认知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各方面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奠基阶段,此阶段的幼儿想象力极强,对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若能够将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幼儿园活动教学中,就可以在培养幼儿舞蹈技能的同时拓宽其对艺术的认知,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诸多艺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民族文化故事的讲述来调动幼儿学习热情,同时借助其丰富的想象力开展对民族舞蹈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其艺术创新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领略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1]。
(二)激发幼儿民族精神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中国重要组成部分,秉持着与少数民族团结互助的思想态度开展民族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幼儿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更应在其思想认知发展阶段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三观教育,相较于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灌输,通过舞蹈的实践活动来传递民族精神更便于幼儿接受,也更为幼儿喜爱,那么为了有效提升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就需要在幼儿舞蹈教育当中加入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让幼儿通过舞蹈这一趣味化的表现形式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实现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的有效交融,加深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比如:在学习傣族舞、孔雀舞等少数民族舞蹈时,可以通过舞蹈的特点与服饰的特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实际生活与风俗文化,进而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独特情感。
(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艺术是基于人类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美丽之物,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少数民族舞蹈包含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风土人情,有着极强的民族情感,将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幼儿活动教育中,能够使幼儿感受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进而激发其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下去。比如: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借助葫芦丝伴奏起舞,感受傣族文化的独特艺术氛围。在锣声的伴奏下感受拉祜族人民热情、勤劳的生活气息。
二、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一)营造民族艺术氛围
艺术极为注重氛围感的营造,尤其是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为了体现舞蹈者翩然起舞的动人身姿,则需要音乐的渲染和情境的点缀,所以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若想要提高舞蹈教育质量、激发幼儿舞蹈兴趣,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其营造良好的艺术情境,通过少数民族相关资源的加入,让教育活动更具民族魅力。少数民族的音乐丰富多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在舞蹈教学中借助音乐的独特感染力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兴趣,恰到好处地选择适合舞蹈的音乐进行播放,亦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能力[2]。
例如:选择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或午休时间播放各类少数民族的乐曲,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产生对少数民族的艺术感悟,了解少数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化艺术特点。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少数民族舞蹈内容加入相关游戏的形式,以此来发挥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比如:在学习傣族舞的时候加入傣族与黎族等地区的跳竹竿游戏,融入舞蹈和游戏,构建竹竿舞,丰富活动内容。再由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为幼儿讲述傣族的风俗习惯,播放节日时傣族人民载歌载舞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少数民族的印象,强化教育内涵。
(二)科学编排舞蹈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舞蹈教学作用,就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的设计科学且合理,为幼儿的舞蹈能力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在幼儿学习舞蹈的过程当中,从舞蹈资源的配置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再到教学活动的设计,皆要满足当下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合理设置舞蹈教学难度,使幼儿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获得舞蹈技能,同时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这可以大幅提升幼儿的学习信心[3]。
例如:在学习傣族舞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傣族舞中极具代表性的舞蹈——《孔雀舞》。先让幼儿通过观看《孔雀舞》的视频,感受傣族艺术魅力,再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在视频中都发现了傣族舞哪些特点,加深其对舞蹈动作的记忆。除此之外,在学习《孔雀舞》之前,教师可以先鼓励幼儿想象自己心目中孔雀的形态和样貌,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演出孔雀姿态,表扬幼儿的表现,激发其模仿欲和创新意识,再将幼儿所做的动作融入接下来的舞蹈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舞蹈编排让幼儿真正参与舞蹈活动中,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也有助于使幼儿感受少数民族艺术特点。
(三)丰富幼儿活动内容
在幼儿舞蹈学习过程中,教师需丰富幼儿的各项学习步骤,以此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也有助于集中其课堂学习注意力。比如: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舞蹈表演活动中,借助表演活动来展现民族舞蹈的独特文化魅力。在舞蹈表演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服装道具,激发幼儿兴趣,再为幼儿编排舞蹈动作,让幼儿身着传统少数民族服饰展现民族舞蹈,满足其成就感与表演欲,进而激发其表演热情。
除此之外,为了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性,教师需让幼儿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舞蹈之前,组织幼儿一同动手制作民族服饰和相关道具。通过这一过程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为接下来的民族舞蹈教学做好前提准备。比如:在学习维吾尔族舞蹈之前,结合相关服饰资料制作维吾尔族的小马甲和小圆帽,再让幼儿穿上自己的动手成果,完成舞蹈展示。加入动手制作环节,让幼儿更深层次的了解少数民族舞蹈与文化。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舞蹈价值,激发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
结论:综上所述,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舞蹈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优美的舞姿和生动活跃的舞蹈创意动作,让幼儿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在民族舞蹈的加入后,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得到丰富,幼儿能够在趣味活动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通过舞蹈这一形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产物,进而得到思想境界与文化内涵的提升,并获得全面发展,这对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淑红.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的对策分析[J].尚舞,2022(13):132-134.
[2]叶芳.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如何融入民族舞蹈[J].读写算,2022(05):73-75.
[3]梁好.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如何融入民族舞蹈[J].艺术大观,2020(10):79-80.
作者简介
姓名:张志华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67年7月
籍贯:北京 职务/职称:教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学前音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