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职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宋猛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028300

摘要

中职学生的政治核心素质包括政治认同、职业意识、法治意识、人格健全和公众参与。以中职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为切入点,结合新课标中对于核心素养的阐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对此,本文针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重要性、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法治意识的概念、中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职;法治意识

正文


思想政治这一学科是学生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科目,在学生成长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通过对自身教学进行创新优化,确保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学生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比单纯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更加困难,无法通过灌输式的教学和大量重复性的练习实现,师生双方都要为核心素养的提升付出巨大的努力,教学的模式、内容和形式等要素都要实现有效的更新和完善。

(二)思政课核心素养培育重要性

中职学校的思政课是必修课程,同样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中职思政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基本品格和主要技能。培养中职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党情、国情、社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良好的个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新时期急需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法治意识的概念

法治意识是人们因为对法律源自内心的认可而产生的自觉意识。人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法治知识、自觉遵守法律、履行法治义务,这些都可称为法治意识。而高中生处于情绪不稳定、极易冲动的年龄阶段,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与人交往容易产生摩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做好法制宣传教育,让学生感知法律的权威,形成法治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了解关于法的知识,如法律在国家的发展进步中有什么重要意义、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让学生逐渐具备较好的法治思维意识,知道法律对约束自己行为有何重要性、法律对人们生活有何作用,从而使学生把法治意识和思想牢记心中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

三、中职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一)加强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严格来说,案例分析应该属于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案例,展示知识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思考并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相比于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将知识和问题融入案例情境之中,勾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意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印象要深刻得多,能力素养可以获得很好的锻炼。在培养法治意识这一素养时,案例分析法的优势会更为突出,能够拉近学生和现实法治问题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比如,在展开有关法治社会的教学时,中职学生因为在自己的生活中很少遇到法律问题,普遍缺少基本的认识,不了解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从他们比较熟悉的网购切入,给出一个消费者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学生会猛然意识到,原来法律就在自己的身边,有些事情大家都曾听闻或者经历,但并没有从法律的角度思考过。引起学生的注意后,再结合教材内容及辅助材料,带领学生对这个案例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样做,进而有效培养其核心素养。

(二)结合实践,增强法治意识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文明社会,“依法治国”的提出使“全民守法”成了一项要求与目标,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使其具备法治实践能力。而开展实践活动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开展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社区居民文明养狗”的情境,将所有学生分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探讨文明养狗要遵守什么规则和法律要求,以此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二是开展参观考察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本地法院等,使学生感知法律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形成公正、人人平等的观念。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体验,不仅懂得了遵守规则,还强化了法治意识。

(三)注重时政,渗透法治意识

中职思政课教学内容常与时事热点紧密相连,因此,教师要把法治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就必须重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具有时代意义的事例,结合当下时政内容,将正确的行为理念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法治意识

比如在进行“人生价值和劳动奉献”教学时,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时事政治的话题上。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些在新冠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的视频,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利用疫情的相关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进行思考生命价值,并根据自己的感受,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正是因为“志愿者”默默奉献,全国上下才能与疫情开展战斗,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使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念,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总之,教师在开展中职思政课教学时,要与时俱进,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合理的归类与整合,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也就是说,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热点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眼界,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营造质疑氛围,培养综合思维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面对当前各个行业转型升级,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情况,未来对于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思维能力,即学生要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产生创造性的价值,而不是只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领域取得成果。所以,在培养中职生的法治意识时,要注重对其综合思维的培养,通过营造能够引发学生质疑的情境氛围,推动学生的创新思考。而且,综合思维能力的成长,还能帮助学生将思想政治领域的认知成果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开辟出从思想政治领域进行思考的新途径,一举多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话题。教师对教学中思政课核心素养中法治意识的基础和发展进行深入的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主要能力,以适应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万胜.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时事政治渗透[J].江西教育,2021(36):22-23.

[2] 洪娟.“教为不教”理念下中职思政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10):65-67.

[3] 汪朝金.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逻辑与目标转化[J].教育科学论坛,2021(18):42-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