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当代价值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王思文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沈阳市,110000)

摘要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学者, 是引领中国近代启蒙主义思想新风和精神潮流的一代宗师,同时推进了教育研究的现代化,开创了近代学术制度。他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并积极提倡审美教育,其影响之深远。蔡元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双重身份提出了 “以美育代宗教”这一观点,不仅仅是一个关乎教育的命题,更是一个美学命题。这是五四期间中西方文化、审美观念相互交融、碰撞的结果。尽管“以美育代宗教”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同时也对中国当代美育和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审视中国百多年来的美育教育发展,并将其置于新世纪的新起点,对这一命题进行再思考,探讨蔡元培“以美育带宗教”这一主张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蔡元培 美育代宗教 美学

正文


一、 “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背景

蔡元培自幼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又奔赴德国求学,受了西方思潮的洗礼“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是对西方康德美学与席勒美育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是中、西两种审美思潮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结果。

蔡元培的思想受到康德的二元论哲学的直接影响。蔡元培以康德的现象界和物自体二元论哲学为依据,将世界分为两个方面:一为现象世界;一为实体世界。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人们从现实世界去往观念中的世界有两大障碍: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一方面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他意识到只有通过美育,才能打破人我之间的距离,打破对快乐的追求,才能从现象到物质的世界,而美育,就是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美育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感到愉快,还可以激发情感和想象力,引导我们进入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蔡元培在吸收借鉴席勒美育思想的观念下,形成了自己的美育主张。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席勒找到了新的出路,他认为想要解决政治上的问题不能再通过政治经济的途径,而要依靠审美教育,“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能达到自由”。蔡元培的思想正是在席勒的启迪下进行的。当蔡元培意识到政治革命无法挽救落后的中国,无法唤醒民心,他便从日益腐败的政治中抽身,将目光投向了教育事业,并将审美教育作为改造社会现实和培养健全人格的一条重要道路。所以蔡元培借鉴席勒的美育思想,两人都将美育思想作为救世的良方、也是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蔡元培又深受到中国传统中庸思想影响,他认为中国民族的主要特性是“和”,而“和”的实现途径既不是儒家的“道德教化”,也不是道家的“无为”,只有通过美育才能到达“和”的理想境界。

二、 “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内涵

“以美育代宗教”是19174月8日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说。早在1911年蔡元培发表“哲学总论”时,“美育”一词便已被用上,至今仍为人们所熟悉。他在“民主”、“科学”等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时,大声疾呼“文化运动不能忘了美育”,并将“以陶养感情为目的”的美育与科学教育看作通达人道主义理想的两条根本途径。但蔡元培认为,“美育”与“科学”的“理性启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指向的是一种“以情育人”为核心的“审美启蒙”,旨在实现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信仰系统的重构,从而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人文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的美育,并不局限于单纯的美术、学堂等狭义意义上的美育,它是一种存在于不同生活领域,贯穿于人的全人生过程中的各种审美体验、审美感悟或审美享受,可以说处处皆有美育,无时不有美育。这样的“大美育”观念,无疑是一种很先进的观念。尤其是蔡元培,以其独特的文化领袖、学术领袖地位,将其审美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使美育真正地参与到了中国近代意识形态的建构之中,这一点,在当时任何一位教育家都难以企及。

“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而且其提出也更具时代现实意义。近现代,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延续了2000余年的儒学价值观念逐步瓦解,由此引发的伦理与信仰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政治问题,使得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迫切需要为中国的价值观找到一种新的文化资源。他们从基督教的根本地位出发,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和发展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宗教救国论”,甚至是重构“孔教”。蔡元培从启蒙的理性立场和社会的演化角度出发,强烈地反对宗教救国论。他认为,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宗教虽然同时具有认知、感知、情感三种精神功能,但是,当科技的发展,文明的发展,智慧与道德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只有情感才能与宗教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的宗教,都是以其迷人的艺术之美,感染人的心灵,让人对神灵产生敬畏之情。他认为,这种以宗教为依托的审美教育,不能“教化之效,反而使人产生冲动”,而从宗教中分离出来的“纯粹之美育”,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三、 “以美育代宗教”的现实意义

蔡元培提出美育的概念,运用美育改造社会与人生,改变传统美学的面貌,赋予传统美学鲜明的现代性,强调美学的教育价值,使美育成为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蔡元培所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这一主张在这个缺乏宗教传统的中国社会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极大的拓宽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广度与深度。蔡元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中国近代美学教育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其倡导的美育实践,不仅为中国道路提出来新思路,而且也丰富了近代审美教育的内涵。他以美育为纽带,把美以审美教育的方式向大众传播,以美为主导,以美洗涤人的灵魂,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以陶冶全体人民的道德灵魂,以崇高的品格表现出来。同时,蔡元培还将中国现代社会刚刚兴起的审美教育与历史悠久、深受民众信赖的宗教进行了对比,对中国美学的发展起到了某种推动作用。蔡元培提出的“以教报国”的审美教育理念,对中国美学的教育意义、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美学学科的建构和发展、中国近代美学的发生都有重要意义。蔡元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审美教育的提倡,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美学的发生和发展,其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蔡元培的美学思想,既是对中华审美精神的传承,又是中华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中国现代美学的确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蔡元培把美育与国家、社会的改造实践相结合,以中国美学的抽象概括为基础,进行审美实践,实现了美育的育人功能,对中华美学的精神进行了继承和弘扬,使中华美学具有了浓郁的现代趋向,为中国美学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

 

四、总结

“以美育代宗教说”作为一种原创性的中国现代美育理论,自它诞生之日起,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已经超出了它自身的限制。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主张对于中国近代的美学教育体制和实践,推动了中国的美学和审美的发展,并且将美育纳入了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美学的独立性,为中国的近代美学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对中国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汶倩.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研究 [D].曲阜师范大学,2022.

[2] 夏安琪.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J].艺术百家,2019S1.

[3] 郑萼.美育经典导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