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张军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江山国际学校 253100

摘要

本文研究了小学科学学科的素养培养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该研究基于对小学生科学学科的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培养策略,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时期,科学学科作为其中之一,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小学科学学科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视记忆化教学、缺乏科学实践活动等,导致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不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小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1.分析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现状与问题

1.1教学方法偏重记忆化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普遍倾向于传授和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乏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策略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1.2缺乏科学实践活动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将重点放在了教材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学生科学实践的引导和培养。缺乏科学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与实验探究方面的经验积累不足,导致他们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薄弱。

1.3科学理解能力薄弱

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具体表现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只停留在表面层面;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不牢固,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认识。他们往往只能死记硬背一些科学概念,而缺乏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2.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2.1引入探究性实验教学

通过引入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推理、实验设计等综合能力。

引入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亲身经历和实践的机会。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自探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引入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现象、收集并整理数据,从中发现规律并进行思考。这样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与探索

在科学学科中,学生应该保持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去寻找答案。学校和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并给予足够的自由和支持,使他们有机会进行自主探究。

学校和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勇气提出各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例如,对于一个科学现象,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结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提问的意识。

学校和教师还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素材,让学生能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和调查。例如,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博物馆、自然环境等地进行实际探索,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科学工具、资料等进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3.提高实践能力

3.1推行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深入体验科学,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探索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应推行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是科学实践的基本方式,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理解科学知识的产生和验证过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自然规律,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可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提出问题、制定实施计划、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等步骤,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引导学生进行小规模研究项目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小规模研究项目是一种有效的培养策略。通过参与小规模研究项目,学生能够探索和发现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科学课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在指导下,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学生需要设计和进行实验。教师可以提供基本的实验步骤和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应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发现,给出合理的解释,并将结果和结论展示给其他同学和老师。

4.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4.1引入启发性教学方法

在促进小学科学学科素养培养中,引入启发性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启发性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考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还能够培养出较强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开展实验和观察,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通过这种启发性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境进行连接,从而提高科学思维的发展水平。

4.2培养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促进小学科学学科素养培养中,培养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系统思维是指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其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的思维方式。而批判性思维则是指对于所学知识和现象进行质疑、分析和评估的思维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整理,培养他们对于不同观点和证据的辨别能力。

结语:通过对小学科学学科的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和促进科学思维发展对于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教育部门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引导他们培养科学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小学科学学科的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波.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基础教育论文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五小学;,2022:4.DOI:10.26914/c.cnkihy.2022.048124

[2]吴晓萍.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亚太教育,2022,(20):54-57.

[3]王瑜.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0):150-152.

[4]李志杰.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2未来教育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七).山东省东营市春晖小学;,2022:6.DOI:10.26914/c.cnkihy.2022.066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