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劳动教育;数学教学;小学;融入
正文
一、前言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阶段。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注重知识传授和计算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成为一项必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融入劳动教育可以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供更具有实践意义的学习体验。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而且,劳动教育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兴趣。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和方法,并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劳动能力的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一)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融入劳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回归到实践中,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作用。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他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
其次,融入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劳动教育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他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实践中的探索和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培养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此外,劳动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劳动教育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思路,协调各自的工作,共同实现目标。这样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融入劳动教育的目标
融入劳动教育的目标是: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融入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从抽象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劳动教育注重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劳动教育通过实践教育可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道德观念。
5.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融入劳动教育可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三、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学科整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劳动教育与数学课程相结合,通过建立实践性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例如,可以将学习几何中的测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地理探究、未来的生活规划等课程与数学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实际距离、角度和面积的含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融入劳动教育的方法,它是将教育目标、知识、技能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项目,如小组设计建筑物、制作数学游戏等。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同时还需进行团队合作、实际测量、建模分析等必要的操作,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社区实践
社区实践是将学生的学习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到社区、学校周边等地方进行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区实践,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超市进行价格比较和商品计算,让学生练习货币计算和价格比较的能力;或者组织学生到公园进行测量和数据收集,让学生应用几何知识和统计知识。通过社区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融入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评估
对于融入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 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通过比较融入劳动教育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评估融入劳动教育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2.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观察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以及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融入劳动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效果。
3. 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融入劳动教育的兴趣和动机的变化,评估融入劳动教育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4.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社区实践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评估融入劳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效果。
结束语
总之,融入劳动教育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社区实践等策略和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意识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劳动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通过对融入劳动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估,可以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策略,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CJYC2204zy04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付登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C]//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 2019.
[2] 张丽珍.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 000(008):P.180-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