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以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生态宜居;区域文化
正文
1 研究背景
2015年,习近平同志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进行考察,并就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制造业发展等发表重要指示。在我国党的2017年十九大会议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构想,此战略至今已经取得显著进展。而在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会议中,再次明确了关于乡村振兴方面的未来规划,强调人才队伍的保障、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活力的激活、生态宜居宜业的建设以及组织保障权益的重要性。在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中,必须顺应国家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尊重乡村农业生活为前提,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美丽乡村注入景观河道的力量,使得生态河道建设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国家如捷克、荷兰、德国等就开始研究乡村水体景观规划,从经济角度探讨农业生产与景观构成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不断完善方法体系,逐步深化理论规划。到了20世纪90年代,研究逐渐转变理念,着重科学合理用地,近年更强调了“绿色经济”的发展,并致力于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在一些欧洲国家,乡村面积占比较大,因此更注重农业用地和生态美学的结合。他们通过打造观光农业、保护自然景观、传承乡土文化等方式,将地区历史文化融入自然景观,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这些国外实践为我国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参考。
2 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2.1 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与要素
在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乡发展差距逐渐减小。乡村中的河道作为标志性的景观节点,甚至是串联整个乡村的“纽带”,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河道景观不仅承载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其走向还影响着乡村的分布和布局规划。乡村河道景观的规划设计能够提升乡村旅游效益,改善人居环境。以吉林省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河道为例,本文从基础建设、生态环境、文化特色、功能定位四个层面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强化河道的抗洪防汛功能,保护周边乡村健康持续的发展,实现生态型抗洪河道的规划设计。在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提升乡村温度,使功能定位多元化助力乡村发展。同时,乡村河道规划设计应融合理性和感性,探索乡村河道景观与人与自然的动态变化,构建多元化的生态保护机制,充分发挥乡村河道在乡村振兴中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
2.2 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2.2.1生态优先原则
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优先原则强调在设计中,将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置于首要任务,以维护和促进自然生态健康稳定为目标。在乡村河道规划中,需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优先考虑生态保持与增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保护并促进河道生态,降低成本,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关键要点包括生态系统保护、水质与生态流量、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融合自然、生态教育与环保意识、灾害风险控制、可持续利用等,设计应提升景观的生态、文化与经济价值。借助生态旅游和农业等方式,实现河道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从而塑造美丽、健康和可持续的乡村河道景观。
2.2.2文化传承原则
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传承原则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护乡村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将设计与乡村传统民俗活动、建筑风格、传统节庆活动等地域文化相融合,通过运用标识、雕塑、展示板等手段,向游客和居民呈现河道的历史变迁、传统文化元素和民间故事,展示乡村的独特魅力,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一原则不仅有助于维护地方文化的独特性,还能增加乡村河道景观的魅力,提升乡村居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提升景观的吸引力和文化价值,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2.2.3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于保障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倡导环保、节能、循环利用等策略,涵盖了长期规划、环保、节能和循环利用等方面,以确保乡村河道的长期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避免资源浪费和空间限制。通过环保措施保护水环境,采用绿色技术减少污染。节能技术应用降低能源消耗,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循环利用理念引入废弃物回收,设计多功能空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了乡村河道的持续发展,为未来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乡村河道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目标。
3 乡村建设现状
3.1 场地调研
据调查统计,光东村目前共设立了75余家小型旅馆,可同时容纳游客350名,村内设立的朝鲜族特色民居现已成为光东村重点旅游项目之一;可同时容纳300人的朝鲜族特色民俗餐厅以及多家农家乐可以充分满足游客对于“吃”的需求;光东村近年投资修建了停车场以及游客服务中心,可以为自驾游客提供停车位,避免旅游旺季时无处停车的情况发生,游客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到游客服务中心进行询问处理;景区招聘了专业的讲解人员,让其对光东村的发展历史以及景点景区进行系统介绍;旅游纪念品及娱乐设施方面,光东村内有专门的纪念品店,游客可以购买相关旅游纪念品。景区内也设有跳跳板、秋千等朝鲜族传统娱乐设施以及多套朝鲜族传统服装供游客拍照、体验。
光东村地处长白山腹地,地势由西南高处逐渐向东北低洼,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与温暖季节相符。整个和龙市位于半湿润地区,降水相对充沛,年均降水量达612.7毫升。然而,受台风和强降水的影响,长白山上的雨水冲刷着泥土,不时导致洪水灾害。自1998年至2016年期间,共发生五次洪水灾害,造成道路、通信和电力供应中断,严重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光东村河道破旧,河床较浅,杂草丛生,缺乏基本设施,河坝由混凝土堆砌,单一不美观。并且该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基本无基流,旱季径流小,甚至断流;雨季径流会大些,台风暴雨来袭会有洪流,是当地村庄安全的潜在威胁。长期发展需要着手设计河底防渗、河道防洪防汛、动植物生态保护等。
3.2 存在问题
3.2.1 基础建设落后
基础建设滞后是一个显著问题。相较于城市河道景观,乡村地区的河道景观基础设施显著滞后,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河岸河坝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乡村河道基础设施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整体乡村形象和规划治理,导致游客在乡村度假旅游方面失去了兴趣,无法为当地经济带来推动作用,同时也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此外,乡村河道缺少娱乐和休闲设施,周边文化活动单一,缺乏吸引力。同时,乡村河道景观呈现出无序杂乱的状态,许多是为了防洪抗灾而建的传统河坝,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乡村景观的整洁美观。
3.2.2 生态环境破坏
生态环境受损是一个严重问题。河道中未及时处理的垃圾严重污染了乡村公共卫生,而未经妥善处理的垃圾和污水排入河流则导致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增加。水污染不仅导致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大量死亡,也在长期积累下破坏了河道的生态循环。随着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减少,河流无法自然净化,河道可能变为“臭水沟”,失去原有的功能,包括生态环境、防洪排水、景观观赏和雨洪利用等。在这种情况下,村民对环保的意识薄弱,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阻碍。
同时,一些乡村过度城镇化的发展和过度设计破坏了原有的山水林田和人文景观,将自然野生植被替代为人工绿化,使得原本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美感的乡村景色逐渐消失。这些行为也损害了农村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结构。
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威胁着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环保意识,进行垃圾处理和水污染防治,以保护乡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同时,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城镇化和过度设计,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生态。
3.2.3 文化特色缺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深远,塑造了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许多乡村河道景观设计未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即使有融入也显得生硬,大量使用文字景观墙,未能引起当地居民的兴趣,也无法吸引游客的注意。采用当地文化内容打造景墙已逐渐过时,缺乏独特文化特征的乡村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和艺术修养。这种情况下,乡村河道景观变得单一、缺乏特色,也妨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乡村河道景观设计需要更加精心考虑当地文化,创新设计手法,不仅融入当地特色,还要充分尊重人们的审美需求,打造独具魅力的景观,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4 功能单一性
乡村河道景观功能单一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景观的缺乏活力和吸引力、社交互动的受限、生态破坏的风险、旅游潜力未发掘、文化遗产流失以及景观的单调性。这种单一功能的设计可能使河道失去了应有的多样性和综合性,限制了其在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影响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吸引力。因此,在乡村河道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该注重多功能性的考虑,以创造更丰富、有活力、有意义的景观环境。
4 总体规划设计
4.1 设计要点
4.1.1保留农业体验。外地游客来到乡村旅游,主要追求乡村田园生活的体验,感受自然氛围、呼吸新鲜空气,以及身心的放松。在设计中,将乡村景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使游客可以在河道边体验采摘延边特产如苹果梨,耕田、割水稻、挖番薯等活动的乐趣,欣赏站在空中栈道上俯瞰金黄稻田的美丽风景。
4.1.2打造宜居空间。在乡村河道景观的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本地材料,保留原生植被和地形,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适度的改造和提升。①道路设计应具备连贯性、系统性、合理性和科学性。②植物设计要符合自然生态、本土树种、季节性变化和多样性配置的原则。③增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村民生活便利性,提高生活品质。
4.1.3弘扬地域特色。乡村景观的特色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景观特点。考虑到光东村主要由朝鲜族村民组成,村庄建筑体现了传统朝鲜民居的风格,因此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可以提取朝鲜族传统建筑元素,融合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4.1.4延续场所历史和文化。在尽可能保留乡村河道景观原貌的前提下,创建民俗景观节点和文化长廊,呈现场所的历史,集中展现村庄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传统,记录并展示乡村在党的领导下的发展变迁,以延续场所的历史脉络。
4.2 解决策略
4.2.1强化防洪和防汛措施。
在乡村河道景观设计中,必须兼顾生态建设和防洪需求。首先,植树种草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可有效稳固河岸,减少水土流失。其次,在河道下铺设石子,能够促进水体下渗,降低洪水造成的压力。在洪水过后,对河道进行适时清理,确保景观尽早恢复原貌。分段整治河道,采用阶梯蓄水建设,充分利用河道的落差,通过渠化河道,实现最大程度的水运资源开发。引入鱼鳞坝设计,以错落的高低搭配和流水的声音,为河道增添观赏性和功能性。选择耐久的材质如石头和钢网来建造河道桥梁,以应对可能的灾害,清水冲刷则可在洪水后快速恢复河道景观。
4.2.2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解决策略应借鉴生态学原理,将其应用于河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充分利用光合作用,水生植物的气孔与外界空气直接交换,从而为水中生物提供必要的氧气。水生动物则以微生物和藻类为食,其排泄物成为水生植物的有机肥料,实现生态循环的共生效应。在河道景观设计中,特别针对和龙市所在的寒冷气候条件,冬季河流结冰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予以重视。为了维护鱼类等生物的生存环境,可以考虑在河道下方加深并拓宽,创造出适合鱼类冬季生存的生态渠道。这一策略是根据前文提到的生态学原理而提出的,通过优化河道的形态和结构,实现多样性的水生生态,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共生共赢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的生态渠道,既可提供鱼类足够的避寒空间,又能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丰富的食源和生存环境。这种综合性的生态设计将有助于维护乡村河道景观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
4.2.3 清理修缮。
清理修缮解决策应针对乡村河道当前状况,综合考虑河床破旧、垃圾杂乱和杂草丛生等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首先,应对河道进行必要的修缮工作,包括河床的平整与加固,确保河道基础设施的稳固性和正常运行。同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清理,以减少污染,提升河道整体环境质量。对于杂草丛生的问题,可采取合适的草坪管理和绿化措施,维护河道周边景观的整洁和美观。
在清理修缮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后续的设计规划。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特点,尤其是河道两侧的限制条件,如一侧为公路、一侧为农田,不便拓宽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加深河道,以增加其排水能力,有助于应对雨洪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水质的净化和排洪。在加深河道的过程中,可对上层淤积的泥土进行剥离,将其暂时堆积到一旁,以备日后加固堤坝、回填矿坑或增加耕地等用途。此外,也可以在河道中构建生态浮岛和水中湿地,改变河道的形态,增加水流的多样性,进而提升水质的净化效果。
清理修缮解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基础设施修复、环境整治以及设计规划等方面,确保河道景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河道景观的质量,还能改善乡村环境,为村民和游客创造更好的居住和旅游体验。
4.2.4 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解决策应综合考虑乡村河道的特点,包括生态护坡、水域植物、气候适应等方面。首先,采用生态护坡的方式,可在河滩和河岸种植树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有机物对河道的冲击,同时通过灌木的发达根系延伸到河道,实现锁水锁土,稳定边坡,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形成水域向陆域的自然过渡,改善河道周边的小气候。
在水面上,适宜养殖萍草等水生植物,它们不仅美观,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净化改善水质,促进水体健康。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应综合考虑气候、经济和乡土特色等因素。针对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可以选择适应低温的植物品种,例如在河滩种植千屈菜、菖蒲、慈姑、灯芯草等耐寒的挺水型植物;在水面上种植荇菜、浮叶眼子菜等浮叶型植物,水下则适合种植水车前、皇冠草等耐寒的沉水型植物;而岸边可以选择垂柳、枫杨、水杉、池杉、落羽杉、沼生栎等具备耐旱耐涝和耐寒特性的树木。这样的设计可保持植物的原色,使景观在四季都保持常青,持续呈现吸引人的观赏性。
此外,在植物选择上,也应充分考虑就地取材,选择适应力强的本土植物,以降低养护成本,同时增强植物的生存适应性。针对延边地区的特点,如盛产苹果梨,可以在乡村植物景观设计中尊重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种植苹果梨等果树以及观赏蔬菜等有经济价值的本土植物,既满足景观美化,又发挥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融入乡村文化特色。
植物设计解决策旨在创造生态友好的河道景观,通过科学选择植物种类,合理布局植被,实现美化环境、改善水质、增强景观的多重目标,为乡村河道带来健康、宜人的自然氛围。
4.3 整体设计
在本次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坚持生态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乡土性原则,对光东村的河道景观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与提升。首先,我们在河道景观的入口处增加了融合朝鲜族元素的景观标识,将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以展现和龙市的乡土特色。其次,为了提升生态环境,我们在河道的外围设置了透水透气的草砖停车场,以绿植点缀砖块,创造出生态友好的停车场环境。对于原本狭窄、杂草丛生、尘土飞扬的河道两侧道路,我们进行了全面改造,规划成流线型曲线道路,辅以花草树木植物,打造出诗意盎然、自然清新的景观环境。在道路铺设方面,我们选用颗粒橡胶和石头材料,采用蘑菇面或火烧面工艺,以确保道路的防滑和耐用性,同时通过抛光材质来减少可能的视觉眩晕。我们还运用青石板来打造汀步,规划次要园路,为景观增添了独特的步道体验。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种植业。一方面,我们致力于水稻种植,打造独特的农业体验基地,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田园劳作的乐趣。另一方面,我们策划了苹果梨种植基地的建设,打造生态采摘园,为游客提供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同时,我们还规划了动植物生态湿地,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出宜人的田园牧歌风光,为人们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生态景观环境。
本次乡村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融合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理念,通过多方面的改造和创新,致力于创造一个兼具生态美、文化美和经济效益的独特景观,为光东村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5 结语
艺术是为了个体,设计则是服务于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才能称之为优秀。乡村河道景观的规划与建设,总的来说,旨在局部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不仅在防洪抗灾方面具备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融合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我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众多民族交相辉映。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家的进步并不仅仅取决于一线城市的迅速发展,更关键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乡村建设在国家稳健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的建设目标,需要对乡村的各个景观局部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
当前,乡村河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每个村落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根据每个村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区域文化,进行系统的整体规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村子的历史文化特色,将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还能够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之,乡村河道景观的规划设计扮演着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角色。借助于合理的规划和创意性的设计,我们可以为乡村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让乡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留独特的历史文化,为乡村振兴的目标助力。
基金项目:国家级2023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202310184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