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庞旭星

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思政课一体化的提出和新课标的颁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辩证思维作为一种内在的思维方式,是连接小学与高中阶段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因此,需要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辩证思维的“用武之地”,采取“教”的对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辩证思维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辩证思维的认识不足

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考。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照本宣科”,认识不到辩证思维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发现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更不能很好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认识上的困惑。

(二)部分初中学生缺乏辩证思维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我与自身,我与家庭、 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但不能很好地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考试评价中,分析问题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运用辩证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

二、辩证思维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依据

(一)思政课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主要要求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体现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需要做好小学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有效衔接。同时,辩证思维也是处理好我与自身,以及我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的科学思维。

(二) 新课标的内在要求

遵循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思想,《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根据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了一体化统筹设计,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加强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基于核心素养,将1-9年级的课程内容分为了四个学段,从课程内容中会发现学生的认知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适应有序的集体生活,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具备一定的道德是非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而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是辩证思维的基础,辩证思维有助于提高思考和判断能力,三者相互促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

(三)考试评价的导向要求

新课标中学业水平考试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可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从孤立的、过细的知识点角度选择测试内容。而辩证思维就是要把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综合起来,抓住事物的本质,使学生整体性地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以考试评价促使教师改进“教”的方式,学生学习真实发生,因而也要在“教—学—评”中体现辩证思维。

三、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辩证思维

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辩证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和法律知识,提高其思辨能力和判断力。分析教材、教参和学生情况会发现多处内容可用辩证思维帮助师生澄清认识。

(一)多层次、多视角思考问题

“物无孤立之理”,事物是相互联系、全面发展的。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条件,个别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的阶段,也要着眼于整体视角及其发展的趋势。多层次、多视角思考问题是认识事物和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即问题,问题即矛盾,在分析问题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既要看到主次矛盾,也要看到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内因和外因。

四、辩证思维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策略

(一)点石成金,发蒙解惑

教师是辩证思维的施教者,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应该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与时俱进。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传授辩证思维时,不是“全盘托出”,而是要尊重本学科本阶段的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在学生感到困惑需要进行理论提升的时候“点石成金”,在教学内容的逻辑需要再完善时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

(二)内化于心,举一反三

学生是辩证思维的主体。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提问引导、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反思等一系列的“点拨”之后,学生要有意识地将辩证思维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确认这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可应用到道德问题、法律问题、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中。最后,要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理解事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学以致用,借“题”发挥

在日常的课堂中,学生可运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在纸笔测验中也需要学生在作答时从多元角度分析问题,抓住试题的主要矛盾。辩证思维应用到试题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由“解题”走向“解决问题”。以往部分试题只看问题,借助一定的技巧就能基本作答完整,这是一种“功利性解题”,而解决问题,要针对问题本身,分析情境,搭建情境与所学观点之间的桥梁,弱化技巧,强调思维,从多个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多元评价,以评促学

在教学评价的设计中,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坚持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测验评价相结合。

总之,在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教—学—用—评”对策防止思维断层,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