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及指导策略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李爱华

山东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山东济南,250011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信息的今天,阅读能力的培养愈加受到重视,家长和幼儿园也在试图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但却往往忽视孩子的年龄段特点,导致见效甚微。本文试图通过对多年幼儿园中班阅读教学情况的剖析,找到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策略。

一、中班幼儿阅读的特点

    4——5岁的中班幼儿,观察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注意的稳定性不够,部分孩子仍不能按顺序翻书,常常对形象生动逼真、色彩感强的图书容易达成阅读。

第二,有了初步的观察理解力,但往往不能观察到画面上的背景,因而常常无法连贯起前后画面所表达的故事情节。   

  ,想象和思维不受阅读画面的限制,富有跳跃,常常用自己的思维替代画面表达的故事情节。

   二、中班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针对中班幼儿阅读特点,培养要点可以概括为:引导幼儿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图书画面进行较为合理的想象;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

    具体来说,中班幼儿阅读活动宜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一)优选绘本图书

    在绘本泛滥的今天,如何给孩子选择适合的图书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既要选择内容有趣的绘本,又要根据中班孩子的特点,选择形象大而美观、色彩感强、最好配文字的图书。

   以《小松鼠吹泡泡糖》为例,看看中班孩子阅读教材选择的关键:

  《小松鼠吹泡泡糖》之所以受到中班孩子的喜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其形象鲜明,角色的动作夸张,情节简单易懂。其次,图画故事书中的情节是孩子生活中熟悉并向往的经历,既贴近生活,又极具童话色彩;最后,单页单幅,画面表现力强,情节发展有序而文字相对简单      )运用多媒体

教学多媒体是辅助教学活动的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在开展中班阅读活动时,常常运用以下一些媒体来辅助教学:

    1、视听教学:即通过音频、情景表演等手段增强幼儿的视听感受,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教学方式。如:图书阅读活动“萝卜船”,在共同阅读了故事第一部分后,教师运用音响设备播放了电闪雷鸣声,使幼儿强烈的感受到故事环境发生了突变,从而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2、计算机辅助教学:动画片、FLASH等运用计算机辅助阅读活动。这一手段非常适合运用于中班阅读活动中,因为中班幼儿喜欢活动的物体,这样就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如:阅读故事《小青蛙弗洛格》前,运用计算机制作整个故事的动画,当活动进行到后半部分时,播放动画,使孩子连续的阅读几个故事画面情节,幼儿的注意力顿时集中在观察故事画面上。既维持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又帮助孩子有效地联系起来阅读一组情节,进一步体验这个故事的特殊之处。

    3、投影教学:投影在阅读活动中主要是绘本阅读以及在重点分析某一幅图片,或是比较两幅或三幅图片时,其帮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是显而易见。中班的孩子,观察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尤其是对细节变化的关注。如:阅读故事《大鳄鱼》时,为了帮助幼儿观察画面中大鳄鱼三次伪装骗孩子时的表情、动作,可以通过投影将这页图片放大,并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从而帮助幼儿观察画面,也便于引导中班孩子掌握观察和阅读图书的方法。

)阅读中巧设提问

    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1、“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即由浅入深设计一连串有联系的提问,帮助孩子逐步理解。如在阅读故事《第二块蛋糕》的第二个情节点时,我们可以以这样一组提问,来启发孩子思考。“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做蛋糕?”“这次小狐狸抢走了蛋糕,小动物们为什么都笑了呢?”通过递进式的问题,有效分解了故事难点,不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终都能理解这个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梳理了思绪,习得了有序思维的方式。

    2、“自由发挥”式的提问:中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在阅读后的交流中,应以开放性的提问为主,帮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

图画故事《大鳄鱼》中的设计的提问:“小猴知道了鳄鱼的诡计会怎么做呢?”等等,这类开放性问题,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大胆的想象和猜测,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看法。

    3、“提示”式的提问:当孩子在理解图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顺着前一个问题推进阅读进程时,教师不妨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孩子寻找到另一种思考的途径,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如在阅读活动《克利的微笑》中,若直接问“为什么克利的模样没有变,可小动物们对他的态度却有了变化?”,定会让孩子们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孩子们比较小动物前后表情的变化,再比较小动物们两次语言的变化,最后来理解小动物们前后心理的变化使孩子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与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4、“顺延式”的提问: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其他幼儿来解答问题,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又能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四)拓宽阅读活动的内涵

    阅读活动不仅指绘本教学活动,其实在日常活动中的碎片时间,处处存在幼儿阅读。

    1、一日生活中的阅读

   适当增加书架上投放的图书绘本,供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以进一步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

另外,我们为帮助中班孩子积累符号转译的经验,鼓励孩子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各类符号,制作成简单的图书,提供孩子阅读并共同讨论。收集一些熟悉的标志牌广告画、和路牌等也都可以成图画书。

    2、家园合作阅读

    家园合作阅读即组织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中,指导和督促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从而使家园阅读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萌发、阅读习惯的养成。

把家长请到课堂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阅读活动,能够让家长了解早期阅读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感受与孩子一起阅读的乐趣,帮助家长掌握阅读指导的方法,积累亲子阅读的经验。每当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发给家长人手一份阅读简报,简报为家长提供了阅读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中班幼儿阅读活动指导应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师与家长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为幼儿精选阅读材料,帮助幼儿观察、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等,同时,家长与教师应当共同成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让孩子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实现阅读能力提升和习惯的养成,逐渐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作者简介

姓名:李爱华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3年11月

民族:汉  籍贯:山东青州  学历/职位:教育学学士,山东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教师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