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小学思政课程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林珍珍

南宁市宾阳县露圩镇中心学校 530422

摘要

小学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途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小学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析当前小学思政课程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思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策略

正文


本文系宾阳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立项批准号:2023BG030)的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小学思政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和谐。因此,如何加强小学思政课程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思政课程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不够丰富

当前小学思政课程中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教材内容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当前的教材中,涉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教材中涉及的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等方面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汉族文化上,缺乏对其他民族的全面介绍和认识。这种教材内容的不够丰富,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难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需要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增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并且注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介绍和认识。

(二)教学方法单一

除了教材内容不够丰富外,教学方法的单一也是当前小学思政课程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让学生通过互动和实践来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民族文化。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包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但是目前一些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因此,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思政课程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小学思政课程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丰富教材内容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小学思政课程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该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应该涵盖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包括汉族文化,也要充分展现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例如,可以介绍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同时,教材内容应该注重全面性和多样性,尽可能涵盖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在编写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知识。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故事、儿歌等形式来介绍民族文化,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引导他们理解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此外,教材应该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和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通过丰富教材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资源,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单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来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某个民族文化主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通过相互探讨和解答来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角色扮演也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民族文化的特点,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场景和情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庆典中的角色,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文化内涵,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

(三)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小学思政课程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首先,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民族文化的知识、教学方法和策略、课程设计和评估等方面。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掌握更多有效的教学技巧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自身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教育书籍和教育杂志等,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参加教育研讨会和教育交流活动,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四)加强实践教学

除了理论教学外,实践教学也是加强小学思政课程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解和认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民族文化活动,如民族音乐会、民族舞蹈表演、民族工艺展示等。通过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探访少数民族聚居区、参与民族团结宣传活动等。通过志愿服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探讨如何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付诸实践。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内化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内容,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奠定基础。为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该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和谐。

参考文献:

[1]彭剑勇.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6).DOI:10.19865/j.cnki.xxdj.2020.16.031.

[2]王玲.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J].山西青年.2017,(16).

[3]余梓东.解析民族团结教育难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