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
正文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强调实践探究、秉承着“做中学”观念的新型学习模式,在倡导创设真实情境、实现跨学科融合等方面颇有建树。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利用好教科书中的各种古诗词,在项目整合主题的基础上,验证与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合理的安排问题框架,以寻找问题的方式表达核心知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带领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要做到学以致用。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项目化教学又称作PBL,指的是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能够利用周围的各种资源发现学习中的疑点,并去通过疑点去挖掘其中的内涵,从而解决疑点从中活得经验和知识。相对于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化的学习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的,能够使学生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发现,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关注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包罗万象,涵盖古诗词、文言文、诗歌等。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间的隐性联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与主动精神,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情对学习材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意义地改组与改造。部分教师反馈,部编版教材中一课多篇的教学任务,使得学习项目层层叠加,难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线教师们往往将一课多篇处理为单篇的组合叠加:重点教一篇、两篇,让学生自读其他篇目。
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由《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序并序》三篇构成。出于对课时安排与课文难度的考量,教师们一般精讲李、杜的文章,而将白居易的作品留给学生自读。其实,教材目录的备注中就有提到,标示星号的课文为自读课文,因而老师这样的安排也无可厚非。但从课程标准的编写初衷来看,未标识星号的课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读课文,而是那些需要学生借助项目化学习模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材文本。此时,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了学生,项目设计的出发点也由教师预设的教学高度变成了学生力所能及之处,实现了最近发展区的跨越。
(二)创设真实情境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文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情感。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古诗文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现象等。例如,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影视作品等,让学生了解古诗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相关的文物、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诗文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文所描述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古诗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进一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诗文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与古诗文相关的项目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古诗文的朗诵表演、舞台剧表演、古诗文鉴赏文章写作等任务。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与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同时,教师还需要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资料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技术和方法上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最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在展示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评价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反馈和建议,让学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和行为。通过以上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的实施策略,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四)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项目化学习应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纳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共同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第一种评价方式是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产生于项目学习开始前,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学习定步的重要环节,相当于学习前测。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学情,盘点现有资源,更精准地制定适合学生发展探究的主项目,以便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跨越学生最近发展区。第二种评价方式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反馈信息。在此阶段,学生能根据评价情况对项目实施进度与个人发展走向进行全面的把控,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实施策略,并做出及时、有效地调整以提高下一阶段的工作效率。借助形成性评价中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任务完成评价量表、自我反思记录表等量化表格,教师能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工情况与状态表现,清晰地捕捉学生不同阶段的创作成果。第三种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评价,它的目的在于评价学生最终的项目成果,评估学生全过程的整体表现。师生间及时的交流与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终结性评价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复盘项目实施的完整过程,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完善项目流程的过程中,学生也能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为下一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反馈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三、结语
项目化的古诗词教学模式更能彰显出学生们作为学习主体的功能,这对于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根基都是有益的。高职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将项目化学习理论应用于古诗词教学,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文.“双减”背景下高中古诗词项目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考试,2022,(46):4-6.
[1]吴雪妍.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古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3.DOI:10.27110/d.cnki.ghsfu.2023.000630.
[3]杜宇倩.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23,(30):9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