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新时代的发展及其时代价值
摘要
关键词
新时代的英雄观;传统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时代价值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3。我国为保护英雄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历史上以及当今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在社会中,我们需要去弘扬英雄精神,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向英雄学习,扶正扬善。对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新时代的发展”的研究,希望能够了解前辈们的优秀功绩,提升当代青年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才能,争做新时代的人民英雄。
在当今时代,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广泛传播,产生了许多深远正向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网络社会下信息复杂多变,各种思想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导致一些人极易受到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丑化英雄的现象,比如“辣笔小球”、潘某事件,对戍边英雄的歪曲诋毁,反映出这些人不能够正确看待英雄人物,对历史事实认识模糊,这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新时代的英雄观是根植于传统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并结合当今时代特征有了新的创新发展,新时代的英雄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契合,对于解决错误对待英雄人物造成的消极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英雄意识,充分了解英雄,学做英雄,提升责任感,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而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在新时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英雄做出的一列重要论述中。
一、新时代的英雄观概述
在新时代,受到民族虚无主义,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个别人出现了对英雄烈士和新时代涌现的时代楷模的认知偏差,因此传承英雄精神以及为英雄正名迫在眉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英雄的讲话,形成了新时代的英雄观,主要包括英雄是谁,英雄品质和英雄流传的问题,为新时代正确对待英雄,学习英雄提供了重要指导。
(一)新时代的英雄观的内涵
1.英雄主体--英雄是谁
英雄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人民。在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英雄时道出“自知者英,自胜者雄”12,英雄贵在自知,自己战胜自己,能够自我净化,自我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英雄主体的表述主要包括“人民英雄”和“平凡英雄”概念,高度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在任何历史时期,英雄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具有远大抱负,坚定信念的人;是时代的脊梁,道德的楷模;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的人。
“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2,要科学把握人民和英雄之间的关系,不能将人民与英雄对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古代英雄有西汉名将霍去病,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等等;在近现代,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者,如董存瑞,刘胡兰,陈延年,叶挺等;建国以来为民族富强奉献身心的人,如焦裕禄,王进喜等;在当代中国,一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伟大贡献的人,都属于英雄的范畴。
2.英雄精神--英雄品质有什么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英雄精神是英雄们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的重要体现。英雄精神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之中,蕴含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并随着人民群众的活动不断的创新发展。英雄精神凝聚于以爱国为中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是以报效祖国为重点,体现着人民对自己的国家的神圣热爱。英雄精神是通过英雄人物体现出来的,从古代先贤到革命先烈再到今天的时代模范,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英雄精神。
在我国,英雄具有高度的是非观与政治大局意识,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英雄的伟大就在于“能够执着追求理想信念和坚守道德底线”。英雄的言行是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能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英雄精神可以表现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淡薄名利,默默付出”职业精神。
3.英雄流传--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11。为了实现我们的民族梦想,需要英雄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前进,讲述从古至今的英雄故事,牢记历史,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传承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向英雄们看齐,致敬英雄,缅怀英雄,学习英雄,信仰社会主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从尊崇,保护,学习,关爱四个角度综合把握英雄精神的传承,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贴近自身实际,自觉学习英雄人物。
在全社会通过一些媒体网络文艺作品传播英雄人物事迹,严格把控不良舆情的侵害,逐步形成崇尚英雄的社会正气。当前,我们面对“两个大局”,世界局势瞬息万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弘扬英雄精神,“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1。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思想观念冲突不断,对于国内外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我们必须树立清醒的认知,面对否定历史事实,丑化英雄形象的情况,要进行坚决斗争。
(二)新时代英雄观的发展与传统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关系分析
新时代的英雄观的产生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一蹴而就,是继承、创新和发展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英雄观。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传统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基础上,相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合理汲取关于英雄精神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新时代的英雄观,号召全社会学习英雄。
1.产生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占据主要地位的是唯心史观,唯心主义者认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当时的阶级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剥削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宣扬英雄人物创造历史,以便更好地巩固其统治。黑格尔是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把英雄看作是一个时代的先驱,是时代的精神象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同时也没有否定英雄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传统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人不断结合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
新时代的英雄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产生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结合当代中国的具体问题,仔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参加纪念英雄活动,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尊崇英雄,加强和弘扬英雄精神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形成了新时代英雄观的主要内核。新时代的英雄观始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既继承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理论精髓,又继承了中华传统英雄文化,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英雄往往体现着顽强拼搏、舍生取义、忧国忧民的可贵品质,例如苏武、张骞、郑成功和冯子材等;也形成于中国革命文化之中,在中国革命年代形成红船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等;最后接受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涵养,还将随着时代发展,进一步丰富。
2.内容上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同时也不否认英雄人物对社会历史的杰出贡献。传统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并没有明确详尽的概述,而是体现在不同时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言行之中。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3。但是我们不能割裂人民与英雄的关系,英雄人物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恩格斯在考察历史人物背后的动机时提出“与其说这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民族,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4。列宁亦提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5。不仅肯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也批判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毛泽东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6。邓小平也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7。江泽民号召全社会要学习弘扬英雄精神,指出“人民是我们的事业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8。胡锦涛也指出“我们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奋斗出来的”。我国建国以来的领导人始终坚持人民的地位高于一切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英雄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英雄“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彰显了习近平英雄观的历史唯物主义特质,赋予了其英雄观的人民性。新时代发展的英雄观认为英雄是来自于人民群众,人民推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主要包括英雄主体,英雄品质,以及英雄流传三个方面。新时代的英雄观念主要是围绕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重新界定英雄人物的地位重要,弘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最后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学做英雄而形成的。英雄的产生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民族精神的支持。英雄人物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人民群众,英雄精神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因此要推动全社会学习英雄,面对世界百年罕见的巨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计,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找到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9。肯定了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人民是时代的英雄。英雄孕育于人民,有了人民才有英雄,英雄与人民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实际上彰显了平凡与伟大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新时代发展的英雄观的时代价值
时势造英雄,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未来我们依然需要艰苦奋斗,发挥英雄的榜样模范作用以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实现中国梦。培育新时代的英雄观对于提升公民社会责任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涵养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一)提高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勇于面对挑战的优良品格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身上背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青年一代的思想面貌很大程度上关乎我国未来的前途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复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9。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步显现,一些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流于形式,比如英雄观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开展红色实践基地探访、英雄故事宣讲、观看红色电影等等,随后再写一个简单的观后感,没有阶段性的对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检查,至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无从谈起。因此青年学生不仅应该了解熟知英雄事迹,还应该做到将所接收的价值观念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为社会建设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正确的辨别真假英雄,在此基础上,关爱崇尚英雄,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知难而进。
(二)促进整个社会崇尚英雄,学做英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社会要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17。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幸福度的提高,各种文化思想百花齐放,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带来的消费主义、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有人借机丑化英雄的形象,歪曲历史,消费英雄,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阻碍国家的发展进步,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必须要站在正确的立场,坚定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弘扬新时代的英雄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10。还要始终坚持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确指引,形成崇尚、学习、争当英雄的和谐社会。
(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演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紧密,一些西方不良社会思潮对我国的价值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了保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培育英雄精神,重视对英雄人物的宣传和弘扬,高度赞扬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铭记历史,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50.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86.
[8]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8.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1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1]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002).
[12]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02).
[13]秦龙,吉瑞霞.习近平英雄观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J].理论探讨,2021,(04):11-18+2.
[14]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30(002).
[15]匡宁,陈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路径思考——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2):69-70.
[16] 刘宇,覃小林.习近平英雄观研究:生发逻辑·核心要义·时代意蕴[J].创造,2020,28(10):17-24.
[17]叶政,许壹言.习近平关于英雄精神重要论述:生成逻辑、主要内涵及时代意蕴[J].邓小平研究,2021,(04):64-72.
作者简介:李明慧(2000年2月),女,汉族,安徽阜阳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2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