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沈阳英雄谱系的百年流变与时代传承
摘要
关键词
重要意义;精神谱系;英雄叙事;捍卫传承
正文
从中国崛起百年英雄历程到新时代英雄的鲜明品格,再到不同区域奏响的英雄壮歌,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全方位指引着大力弘扬英雄精神的引领路径,在我们对英雄主义进行总体研究的同时,也将新征程英雄研究引向了聚焦区域英雄内涵与个体英雄实践的全新之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聚焦沈阳英雄,挖掘其历史传承,构建其精神谱系,发掘沈阳英雄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有力推进新征程上英雄精神的当代弘扬与传承。
一、新时代英雄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闪耀着璀璨光辉的英雄人物灿若群星、不胜枚举。从勇开新路的张骞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他们都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维护民族利益和民众福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英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英雄精神是增强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英雄精神是党和国家稳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人民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它蕴含的“坚定执着、忠诚朴实、牺牲奉献”精神早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面临风险挑战和困难挫折,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支持,需要每一个人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英雄精神可以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认同和支持,这就要求我们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坚定必胜的决心。
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更需要英雄精神。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带领一代人民拼搏奋斗实现远大价值,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理想照耀中国,信念之光不灭,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英雄人物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重要作用,弘扬精神、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为祖国未来建设凝聚精神力量。
1.2英雄精神是培养当代青年英雄情怀和英雄气概的鲜活资源
在刚刚结束的疫情时代,钟南山院士闻令而动的动车照片让国人动容,无数医护人员舍小家保大家的英雄事迹震撼人心,给全国人民深深留下了“疫情就是命令”的英雄形象;在保家卫国的人民军队中,陈祥榕战士为了祖国的寸土与敌人抗争不幸牺牲,杜富国战士在麻栗坡雷场扫雷中为救战友失去双眼和双手,军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给我们留下“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英雄形象。载人航天“北京明白”的高健、北斗卫星女神徐颖以及脱贫攻坚战场上的黄文秀,这一件件英雄故事就是社会的最强顶流,就是一部部活教材。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当代青年要有革命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踏踏实实的艰辛奋斗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传承英雄精神,在学英雄和做英雄的实践中做出自己的贡献。英雄来自人民并服务于人民,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广大青年应牢记强国有我的使命和责任,增强自己的英雄情怀和英雄气概,在新征程上奋发有为,尽显英雄本色。
二、沈阳百年英雄谱系传承与英雄观念流变
聚焦沈阳地域,从历史文化与人物志角度切入,按照近现代抗战东北军的旧英雄叙事、无产阶级革命新英雄叙事和新时代平凡英雄叙事的时间线,在英雄传统与时代使命、英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英雄历史发展逻辑与当代英雄实践三个维度的融合中,实现对沈阳英雄区域文化谱系的当代诠释。
2.1沈阳区域特色与当今国家使命的融合:抗战东北军的旧英雄叙事
辽沈大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孕育了勇猛豪放、至情重义的沈阳英雄历史特色。在沈阳百年历史进程中,这种特色不断传承和延续,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九一八”之夜,在北大营突围战中,东北军620团团长王铁汉率领官兵违抗“不抵抗”军令,打响了中国14年抗战第一枪。东北流亡青少年学生及东北籍流亡作家,唱着“松花江上”“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为中国抗战作了先锋性实践,唤醒民心,共赴国难。屈辱的经历坚定了他们抗战的决心与行动,犹如一股铁流,在全国播撒了抗日火种,激发了全民族抗日救亡的热情,铸就了一座移动的“山海关”,成为全民族抗战最广泛的唤醒力量。
抗战东北军为时势所造,应时势而生,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精神和时代担当。他们相融相生、相辅相成,奠定了沈阳在中国抗战起点地位。在中国抗战前六年,以沈阳为中心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此期间,沈阳人民充分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2.2沈阳英雄精神与共产党理想信念的融合: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英雄叙事
提起沈阳,就一定会想起抗美援朝。对于沈阳来说,抗美援朝精神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从1950年开始,沈阳便被打上了“抗美援朝烙印”,直到今天,这场立国之战还深刻影响着沈阳、塑造着沈阳,不断地镌刻着城市的肌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深深植根于沈阳人的心田并化作了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在这场战争期间,沈阳是“前线的后方”“后方的前线”,是后勤保障最重要的枢纽。沈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立即行动,积极恢复生产,举全市之力支援前线并提出“后方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的口号。而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安葬的123位志愿军英烈,有久负盛名的战斗英雄,还有团职以上的志愿军干部,都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身经百战的功臣。
窥一斑而见全豹。无论是抗战精神还是抗美援朝精神,都把国家至上的爱国主义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上。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抗美援朝精神是“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时代使命的召唤之下,沈城儿女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凝聚起“身赴国难”的勇气与“改天换地”的决心,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沈阳英雄谱系,在与国家命运的休戚相关中,继续书写着辽沈大地的英雄传奇。
2.3历史发展逻辑与当代沈阳实践的融合:新时代的平凡英雄
2022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英雄文化的弘扬,对新时代英雄给出了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全新阐释。2019年9月29日,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第一次以“平凡”来阐释“英雄”。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又一次诠释了“平凡”这一新时代英雄品格的深刻内涵,他再次强调,“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这一年发生的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等自然灾害和一些安全事故,让人揪心,令人难过,但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平凡英雄”的重大命题明确了新时代和平环境下英雄的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辩证法,是“和平与发展”当下语境中对英雄精神的创造性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共产生市级以上劳动模范近3万人(次)。来自沈阳各行各业的劳模们实力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生动诠释了沈阳人民具有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默默担负起“共和国工业长子”浓得化不开的使命担当,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沈阳人民继往开来、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和平时期的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常的日子里鞠躬尽瘁、在普通的岗位上恪尽职 守,“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体现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就会在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体现在每一个平凡的人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履职尽责,在平凡中开创不平凡的人生。
三、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上大力捍卫和传承英雄精神
沈阳建城百年以来,各行各业的英雄和其事迹数不胜数,这是培养当代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的有力素材,不仅具有坚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更有强大的影响力。在英雄情怀的教育和示范影响下,强化广大群众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拒绝“躺平”和“佛系”,培育其坚定的民族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真正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
3.1营造良好颂扬传承英雄精神的舆论环境,加强英雄文化历史教育
英雄精神的颂扬和传承不是靠个人就能实现的,还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媒介、公众都要发挥作用。新媒体时代,更要注重文化网络舆论环境的营造,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英雄文化的传播话语向生活化转化,并搭建文化微传播平台,通过“微言微语微视频”等多种形式,让英雄文化更加贴近百姓的实际生活,使其更具吸引力。此外,各高校及中小学教育要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推动红色英雄文化历史教育进入课堂。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还原历史真相,再现革命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做的壮举,弥补历史变迁造成的广大学生对红色英雄文化的疏离,强化学生群体对英雄文化的历史记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使其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学会理性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汇集强大精神力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内在支撑和精神后备,体现出青年一代丰富的内涵和当代价值。
3.2强化英雄文化场域体验,传承英雄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具体来说,要把英雄文化融入社会实践中,使群众在红色遗迹中缅怀英雄先烈,在纪念碑前重温英雄事迹,在烈士陵园聆听英雄故事,借助物质文化,利用现实景观,按照特定逻辑,构造特殊的文化场域。通过对历史场景的不断重复,以及对历史情节的情景体验,能使更多人把英雄情怀内化成意识和思维方式,外化为真正履行中国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实际行动,实现知行合一。与此同时,也要将英雄人物的精神融入道德建设体系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在公共文化场馆设置英雄人物事迹专题展览,举办英雄人物事迹巡回宣讲等活动。
3.3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把理论思想和社会实践相融合
“请进来”是指把英雄人物或者英雄人物的家属请进学校,开展讲座或者“英雄面对面”活动,让英雄人物自己或者其亲人来讲述他们的故事。“走出去”是指让更多的学生、群众走出校园和工作岗位,走进纪念馆,走进烈士陵园,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内心对英雄人物的崇尚,学习英雄人物的精神,从而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而作为一方孕育英雄的热土,沈阳的英雄传统从未断裂,沈阳的英雄精神亘古常新, 他们以“爱国爱家”的忠诚,“协力同心”的团结,“不计得失”的大气,“言出必行”的耿直与“知恩图报”的善良,践行着“无怨无悔、倾情奉献”,以习近平总书记“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重要论述所揭示的新时代英雄主义为主线,凝聚起爱国、团结、勇毅、坚韧、无私的新时代精神,回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创造着英雄谱系史上新的奇迹。
四、结语:崇尚英雄,又见英雄
以时间线视角考察沈阳英雄叙事,勾连百年沈阳英雄精神谱系,这既是对沈阳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也是对沈阳历史经验的继承与传扬,更是对时代主题和沈阳发展的深度把握。回顾沈阳百年创城史,英雄形象总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沈阳英雄是战争年代英勇斗争、无惧牺牲的革命者,是和平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者,是改革开放时期开拓进取、革故鼎新的改革者,也是新时代默默奉献、创造伟业的平凡者。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沈阳英雄必定是也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干部群众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奋斗者,他们以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传承着沈阳人民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定位中,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路上,推进新时代英雄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国家之需、时代之需、历史之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英雄研究,理应聚焦于厘清英雄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挖掘英雄精神传承的地域特征、文化共性与时代内涵;理应致力于捍卫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建当代英雄谱系的核心价值观念。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英雄研究,通过对英雄人物、事迹的深度阐释,探索英雄的成长、成才规律,发挥英雄的精神引领作用,助力英雄精神的践行传承,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最终才能汇聚起推动国家进步和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能。
参考文献:
[1]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5-01(2).
[2]国家主席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J]. 人民日报,2023-01-01(1).
[3]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9-09(2).
[4]国家主席发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J]. 人民日报,2020-01-01(1).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