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体育教学;创新与实践
正文
“双减”政策的实施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和功能。
1搭设教学情境,深化学习体验
在教学中基于学生学情,立足教材搭设情境的教法得到了各学科教师的青睐,在课堂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是促进学生探索问题、深度学习、深刻感知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基于新课改实施创新教育时,教师应改变传统教法,重视教学情境的搭设,并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契合的问题、训练及比赛情境等,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还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授“耐力跑”一课时,为强化教学的质量,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在热身环节搭设音乐情境,并融合“抓尾巴”的小游戏,来充分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而后在耐力跑课的结束部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并带领学生做拉伸训练,缓解学生的运动疲劳。这种搭设音乐情境教学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提升执教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生学情,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背景音乐,精准备课,为学生构建鲜活的课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增强体育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应该是双向的、充满活力的、开放式的,教师应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及运动技能,最终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针对不同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遵守教学秩序,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田径类运动”中的“前掷实心球”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一边为学生示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投掷分解动作的慢镜头,或者播放国际比赛中运动员投掷动作的慢镜头,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和掌握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与此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投掷动作,既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小组合作练习,当其中一人投掷时,其他人可作为评委对其动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实践表明,灵活采用各种方式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多维度和深层次的理解和感知,精准掌握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切实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3融入体育游戏,激活学习兴致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较小学生来说,年龄有所增长,认知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仍具备爱玩这一特征。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创新体育教学活动时,可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游戏元素。在游戏的选择上应确保娱乐性与教学性的有机统一,同时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立足点,按照初中生的年龄及兴趣爱好等特征,为学生设计科学且合理的游戏环节,从而将以往枯燥单一的技能训练转变为有趣的体育游戏教学,彻底发挥体育活动中体育游戏的积极作用,这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敢于挑战,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体育精神。例如,在教授“田径项目”课程时,有非常多学生都表现出了畏难和抵触的情绪,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游戏元素,来为“田径项目”教学增添一些趣味和丰富性,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4评价激励并举,营造良好学练氛围
4.1教师评价,完善学生短板
在对学生展开评价之前,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即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完善不足与短板。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展针对性指导,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篮球运球的训练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呈现的问题集中在缺乏对细节动作的掌控上,如运球的力度过猛,或是未能掌握好球的弹跳方向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采用口头评价、记录表呈现等不同方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如帮助学生协调对力度的掌控,或是指导学生训练用手臂和手腕控制球的能力等。通过反复的针对性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就能有所提升。
4.2生生评价,助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除了教师评价,教师还可以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表现。比如,在进行小组训练之后,教师可以让组员之间互相点评。例如,结束800/1000米跑的竞技赛后,A组组长针对组员的表现做出点评,如组员甲起跑时的爆发力很强,但是由于呼吸方式错误,导致难以维持长时间的奔跑;又如组员乙,虽然耐力较强,但是缺乏爆发力,导致一旦被对方超过,便很难实现反超。生生评价结束后,组员之间可以协商接下来的训练方案,以针对短板展开训练。
4.3家校合作,拓展学生训练空间
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家校合作的机会,鼓励家长参与到对子女的学习评价当中,或是鼓励家长和子女一同训练。譬如,教师可指导家长与子女在课余时间开展快步走、慢跑等适宜的体育锻炼。家长可将子女的表现反馈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训练指导,以帮助学生及时认识自身的不足,反思和改进训练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双减”政策要求初中体育教学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实现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愉悦身心的目标,同时积极践行“以体化人、以体育人”的德育主张,真正将体育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肖洪恭.“双减”政策背景下创新小学低学段体育教学的实践对策[J].名师在线,2022,(08):2-3+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