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劳动教育;幼儿园;一日活动;自我服务
正文
引言:在幼儿教育中,所谓一日生活就是在接受教育后,每天所面对的各种活动,在幼儿园的日程中,各类课程教学和户外活动都属于一日生活的教育范畴。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就是在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劳动意识。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通过生活和劳动的紧密相连,合理开展劳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劳动意识的渗透,淡化学生对学习的抵抗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一、劳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进行劳动的主观意愿。劳动是幼儿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主要方式,劳动教育教师进行幼儿教育要以理论为抓手,向幼儿讲解劳动技巧,传授劳动方法,提高幼儿的劳动效率,保持幼儿劳动思维的活性,提升幼儿劳动的持续性。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幼儿教育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通过体验活动体会劳动工作者的艰辛,激发幼儿的劳动欲望,强化幼儿的操作能力,提升幼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奉献精神的发展,引导幼儿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塑造积极正向的价值体系,学会在劳动中展示自我价值,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幼儿自身能力的全面进步。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积极的劳动教育观念
实现幼儿的劳动教育和一日活动的融合,重在教师对幼儿劳动思想观念的改造和完善,要引导幼儿实现实践和理论相统一,让幼儿理解劳动的意义,在实践中感受劳动内涵。要求教师要围绕幼儿园的日常学习生活来设定劳动教育活动,保障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参与性以及劳动教育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要深入挖掘劳动教育内在价值,引导幼儿在思想上认同劳动活动,树立敢于动手,乐于实践的劳动观念,自主完成劳动项目,培养实践能力的操作能力。教师要深入挖掘幼儿创造潜力,开展包括体力劳动在内的多元化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乐于劳动的思想,在主观意识上有劳动的欲望,尊重劳动成果,树立不畏困难的坚定信念。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劳动竞赛,在校园中划定区域,让幼儿们通过观察辨别需要丢弃的杂物,培养劳动意识的同时,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将幼儿的劳动和环卫工人的工作进行对比,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向学生普及“劳动节”的由来和历史故事,灌输劳动最光荣的概念。
(二)营造劳动氛围,助力习惯养成
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有助于开展幼儿的劳动教育,经过劳动氛围的长时间熏陶,能够加速幼儿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的养成,让幼儿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劳动,加强自主思维模式发散和操作能力的进步。教师要积极协助,通过在活动中布置劳动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的行为意识,培养幼儿的勤劳品质。通过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无声地引导中培养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布置“班级是我家,劳动靠大家”的标语,提示幼儿主动打扫地面垃圾,在食堂中布置“排队去把餐盘落,干净卫生真不错”宣传标语,提示幼儿在午餐后将用过的餐具放在指定位置,在午睡过后,教师带领幼儿们将自己的被子叠好。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培养劳动习惯。
(三)拓展劳动空间
一直以来,幼儿劳动教育都局限在幼儿园的部分区域中,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室内和室外的一隅,导致幼儿所能进行的劳动活动有限,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多有限制。通过拓展劳动教育空间,能够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更多的劳动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幼儿体验环卫工人的清雪活动、农民伯伯的种植作业、店员阿姨的宣传工作等等来让幼儿感受劳动者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珍贵, 指导幼儿有序体验这些项目,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教师要时刻紧跟指导,让幼儿得到正向的教育。在进行活动后,让幼儿仔细阐述自己有什么感触,在工作中有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劳动教育深刻意识,在心中深刻体会到劳动的来之不易,培养幼儿以生活中学会珍惜并主动维护劳动成果,强化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种植植物,观察植物成长过程,引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劳动成果的期待,通过“努力劳动就会有回报”的积极价值观引导,培养幼儿喜欢劳动,乐于劳动,主动劳动的积极向上的劳动观。
(四)表达肯定,激发劳动积极性
对幼儿来说,鼓励和肯定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成就感,让幼儿了解劳动的意义,当教师对幼儿进行肯定和表扬时,幼儿会不自觉地牢记这种感受,表达出开心的情绪,进而更加主动地重复劳动行为,探索新的劳动项目,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促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遇到困难也能够迎难而上,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推动思维和创造能力进步。教师可以借此树立劳动榜样,引发其他幼儿的学习动力,通过模仿改善自身的生活习惯,积极踊跃地在教师面前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以此获取来自教师的肯定。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对产生了进步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幼儿巩固劳动意识,完善自身行为,促进个人品质和个人习惯的养成,强化劳动自觉性。
例如,在每天中午的午睡过后,教师可以规定时间让幼儿自己穿衣服,利用幼儿的天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教师对第一个完成的幼儿给予表扬,并且在全班面前展示又快又好的技巧,肯定幼儿劳动的同时又促进了幼儿经验的进步,树立了积极正面的榜样,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要求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将幼儿的劳动意识培养摆在教育活动的首位,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和劳动项目,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体会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劳动成果的珍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多元化手段,通过构建劳动氛围和实际体验等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幼儿能够在劳动教育中有所学,有所成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塑造积极正向的情感和劳动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郑玲珑.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3,(14):72-75.
[2]王姣.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方法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1):182-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