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引领山区高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山区高中;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正文
我校开办于2009年,地处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是典型的粤东西北山区县级高中。现有在校生5627人,109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工398人,是一所超大规模的全寄宿制学校。
建校以来,我校一直重视国防教育工作,把国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国防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2016年秋学期,我校创立全市首个国防教育特色班,首开河源市高中国防特色教育的先河,并以国防教育特色班为引领,带动整个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提升。2018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作为一所山区高中,如何立足当地与我校实际,以国防教育为抓手,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校做了诸多探索,在此汇报:
一、纲举目张,明晰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都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逐渐归纳、总结、论证学校的国防教育培养目标,我们认为,未来的优秀青年,必须学贯中西,有世界眼光,有中国立场,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我校的高中毕业生,必须把爱国主义放在成人成才的首位,必须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国防法规、国防技能,形成一定的国防素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最终确立“创国防特色 育时代英才”的国防教育理念,确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国防素养 家国情怀 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国防事业接班人为国防教育培养目标。
二、多管齐下,开发国防教育课程与培养体系
(一)开设国防思政课程。创立“国防教育大讲堂”,邀请校内外代表人物开讲,仅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我校就邀请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知名学者、各级领导、管理干部授课12次,授课内容包含国际形势解读、人民军队发展历程、英雄人物专题学习、新时期强军政策、现役守边卫士事迹分享、现役空军战士事迹分享、省市县优秀退伍军人事迹报告会等,现场听课师生超过8千人次,线上推文、视频学习超过10万人次,覆盖国防教育特色班,以及其他班级等全校师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以国防教育为引领,我校逐渐建立一套相对完整国防教育思政课体系。
同时,我校高度重视国防思政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建设。校园设有国防地标,精心打造80米的国防教育长廊、90平方米的国防教育办公室,各栋教学楼一楼还有10平方米的国防教育专栏,国防校园文化建设走在粤东西北山区学校前列。每逢与国防有关的重大节日或者纪念日,都会在学校、年级、班级各个层面,组织相关教育活动。如2023年我校举行的《踔厉奋发强国防 勇毅前行向复兴——纪念“九·一八事变”92周年》专题活动,就被《广东卫视》《广东新闻》报道,其中《广东新闻》专门报道长达80秒。
(二)开设国防训练课程。贯彻“大国防”教育的理念,除了新生入学军训课程之外,学校依然确保所有学生三年高中历程依然能够拥有高质量的军事训练。在国防教育特色班(各年级200人),学校招聘专业兵教师队伍,负责国防军事训练课,提升学生国防军事技能与素养,锤炼学生意志品质。现由四名退役军人担任专职兵教师,分别来自于海军某舰艇部队、云南某边防部队、云南某武警部队、南部战区文艺部队,兵教师来源多元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在非国防教育特色班(各年级1600余人),全校20位50周岁以下的体育老师,组成国防教育教导大队,探索国防与体育相融合的育人模式,提升体育课程的国防因素与国防效能。聘请12位优秀退伍军人担任学校兼职教官、组建国防特色学生社团,全校范围内公开选拔学生参加省中学生军事夏令营活动与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国防教育联盟军事技能比武等活动,一系列措施,更是丰富了国防军事训练的内容与方式,提升了全校学生高质量完成国防军事训练的积极性。
(三)开设国防研学课程。我校把国防研学纳入课程体系,按年级、分步骤,组织国防教育特色班全体学生、其他班级学生代表,赴共建部队单位参观学习,赴广州黄埔军校、江西井冈山、梅州叶帅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探寻先烈伟大精神、传承先烈伟大遗志。每年清明节前后,组织国防教育特色班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干部、班级学生代表开展“清明祭英烈、传承民族魂、共筑中国梦”徒步拉练活动,赴河源市中山公园、烈士陵园等地祭拜英烈,徒步超过50华里,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开设国防生涯规划课程。在国防思政课程、国防训练课程、国防研学课程的引领之下,学校师生传承了优秀的革命文化,厚植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也为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奠定了基础。从高一入学开始,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生涯规划课程,有意识引导表率作用突出、心理素质过硬、身体素质优异的学生,树立报考军警院校、参军入伍的志向,提前宣讲参军入伍、报考军警院校的条件与要求,为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每年,我校都有毕业生考上军警院校或者参军入伍,仅2023年高三毕业生中,我校就有2位同学考上国防军校,3位同学考上警察学校,5位同学参军入伍,为新时期国防事业,贡献了力量,也体现了新时代山区高中学校、学生共同的责任担当。
三、拥军优属,争取军地共建与多方支持
(一)积极开展拥军与优属工作。学校克服诸多困难,高度重视优军优属工作,在校就业的现役军人家属1人,现役军人子女就读1人,烈士子女就读1人,退伍军人就业16人;精心打造国防教育场馆,配合市县完成省级双拥工作检查,获得一致肯定;连续6年派出骨干教师,深入军营辅导官兵考学,“送教入军营”课时已经到1200节,效果明显,受到驻地部队官兵热烈欢迎与高度评价。
(二)汇聚多方力量实现军地共建。建校以来,我校与当地两只功勋卓著、历史辉煌、特色明显的驻地部队结成共建单位,与市县武装部门、武警支队、退役军人事务局、国防动员办公室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为优秀官兵、退伍军人进校,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助力我校国防思政课程、国防训练课程、国防研学课程、国防生涯规划课程的丰富性、趣味性、针对性与高质量发展。
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是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牢记初心使命、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当地情况与学校实际,注重武装思想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提升学生国防素养,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以国防教育为引领,即使无法勇立潮头,也找到了山区县级高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教育之路永无止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对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东江人,依然需要上下求索、接续奋斗。
主要参考资料:
[1]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年版);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年4月28日;
[4]《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22年10月16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2023年10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