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立体书设计制作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立体书”这一主题研究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手工书设计》一课。本研究课题契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对学校实践五育融合,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及合作探究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们组建研究团队,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展开“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立体书设计制作”的实践研究。
立体书是文字内容、插画设计、机关设计的完美结合,在打开立体书的瞬间在眼前展开惊艳的立体场景使观者发出感叹,互动机关拉开、旋转、翻开等操作更增加读者的探索欲望和阅读乐趣,从视觉趣味上和互动体验上带来前所未有的强烈感受,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立体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作兴趣,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能锻炼和融合学生的多种能力;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的调研、选择和叙写也能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学生多项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研究内容
(一)探讨本次研究主题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构思学习路径,提升团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水准,为本次实践研究做充足准备。
(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元素适合做成立体书,研究立体书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法,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与立体书形式有机结合。
(三)研究如何在尊重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激发与培养初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在研究的起始阶段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完善学习评价机制等,在研究中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研究的内容和形式。
(二)文献法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本次研究的相关资料,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验和学生学习水平,细化研究内容,建构出实践研究的具体步骤和策略。
(三)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践过程中,以任务驱动,问题驱动,在了解、设计并制作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立体书的过程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
四、研究活动过程
(一)问题发现阶段
在学习美术课程《手工书设计》一课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对立体书比较感兴趣,但在课堂上设计制作手工书的时间有限,学生们的作品简单,主题也不够突出,同学们想在课下继续研究立体书的设计制作,于是我们筛选队员,组建多名学生和老师租成的研究团队,经讨论,确定研究方向为“如何以手工的方法设计制作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立体书”。
(二)研究准备与学习阶段
1.调查问卷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以及课题的研究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证,开展学生调查问卷,加强课题研究组成员团队建设,细化研究内容和目标。
2.文献查阅与理论学习阶段
(1)利用专业书籍、网络等资源广泛收集与此课题研究有关的材料,提高课题组成员理论素养,把握研究要领。
(2)老师在创作主题上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聚焦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术资源很丰富,我们的研究不局限于美术领域的资源。
(3)研究团队加入立体书爱好者交流群,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教程,又购买了相关专业书籍,研究立体书设计制作技法。
(4)老师和学生利用零碎时间交流观点、积累素材,每位课题组成员最大限度的参与课题研究、助力团队共同进步。
(三)作品创作实践研究阶段
在课程学习初级阶段,指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写出创作计划书,逐步完善内容的创作,引导每一位学生了解立体书的书籍装帧设计、图文的关系、立体结构的恰当运用,之后开始书籍设计与制作。
研究中我们还要改变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调研能力。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系统,师生在共同研究中互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互相激励,共同成长进步,整个学习过程是螺旋上升的过程。
(四)研究成果展示、评价及经验总结推广阶段研究
我们的评价测评系统基于核心素养,贯穿整个研究过程情境,关注学生学习体验、成长和发展,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从多个角度评价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和投入程度、进步程度,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学生正确的认识学习、保持持久的学习行动力。成果展示采用学生现场展示和作品视频相结合。最后,我们进行了总结研究经验,计划将经验扩展至学校校本课程中。
五、研究结论
本次课题属于研究性学习,聚焦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立体书设计制作,师生组建团队,在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学生学习体验好,综合素养提有所提升,研究成果展示及经验分享受到学校师生的关注和好评,对学校的美育和五育融合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一)传统文化主题的立体书设计制作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的学习方式所孕育出的科学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在动力系统,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性品质。我们团队研究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立体书设计制作”形式新颖,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较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自主探索中付出了很多的精力,自主探究式学习非常符合新课标指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成素养,有利于学生长期的成长与发展。
(二)本次研究性学习提升了研究团队师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和学生来自不同的学科和班级,在课程规划和实施中能发挥特长形成合力是非常难得的。立体书的理论和实践难度可深可浅,我们团队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对团队教师高标准严要求,不仅自学理论知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亲自实践与示范,辅导学生制定计划、捕捉灵感、修改草案,直至完成作品创作,组织学生做好作品展示活动。在课题实践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自主研究能力、综合思维素质都有所提升。
(三)本次主题研究丰富了学校的美育
我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使用上百个教学资源,形成多个教学设计和研究案例,学生作品在校园中展示分享。学生创作内容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爱传统文化、爱祖国、爱生活的情感,立足美育,加强融合。课程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促进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完善和美育特色的发展。
六、研究反思
在研究中发现团队老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不够高,无法制作出特别复杂的原创立体书示范作品引领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在制作的立体书作品时如何在简化立体结构的同时达到满意的视觉效果还有待研究;过程性评价方案不够完善等。未来,课题组将进一步寻找各种学习素材,在学习中扩大眼界,加深理解,继续实践与探究,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希望学生们通过参与本课课题研究能体验更多艺术表达的方式,在未来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作为一名教育者,也要永葆教育初心和情怀,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实践、开拓创新。
七、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2]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3] 杨清贵.《立体书不可思议》.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
[4] 大卫·A.卡特/詹姆斯·迪亚兹(美).《立体书制作指南》.文化发展出版社.2015年
[5] 蒲雅琴.小学生立体书玩创设计教学探析[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1,168(11):41-43.
[6]于飞.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绘本创作教学的改革初探[J].美与时代,2019,(06):124-125.
[7] 陈学梅.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初中学生美术学科素养[J].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15):41-43.
作者简介:
刘晓霖,女,汉族,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硕士学位,大学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