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就业途径分析与对策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刘庆新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之一,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乒乓球运动员的就业,在如此大背景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乒乓球运动员的就业途径、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以期通过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职业特点和面临的就业困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促进乒乓球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乒乓球运动员;就业途径;对策研究

正文


一、乒乓球运动员的职业特点与就业途径

乒乓球既是我国国球和我国最为流行的体育项目之一,更是我国国家形象和文化符号的重要代表,具有高度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多元属性。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往往自小开始接受专业训练,历经完善的县、市、省、国家级的训练、竞技和选拔,具有高度特化的职业特征。一是技能组高度专业化。在我国雄厚的乒乓球群众基础大背景下,运动员不仅需要有着很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天赋,更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系统掌握各类实践技巧和高级技术,培育战术思维。一般来说,专业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周期达7-10年甚至以上。二是整体运动生涯相对短暂。乒乓球运动具有高度专业化和强烈的竞争性特征,运动员为保持竞技状态,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综合训练,使得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通常只有十年左右,而其中竞技状态最佳的时间只有三至五年。然而即使运动生涯短暂,带来的影响依然包括因高强度训练和比赛导致的退行性病变和运动损伤等。三是经济收入往往不稳定。从经济收入的角度而言,职业乒乓球运动员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比赛奖金、广告代言和其他商业活动,与竞技水平和状态紧密相关,导致经济波动大。

在不考虑就业转型的前提下,乒乓球运动员的常规就业途径包括职业化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赛事组织和媒体从业者等。其中,职业乒乓球运动员是最主要的就业途径,通过参加各种国内和国际比赛赢得奖金和广告代言等收入来源,也可以依据竞技成绩获取赞助合同和商业机会,例如代言产品、拍摄广告等。教练员则是退役乒乓球运动员的常规就业选择,通过成为乒乓球俱乐部教练,或者在各个地方的乒乓球培训学校、俱乐部、社区、学校等地就业,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给年轻的乒乓球爱好者。裁判员则是需要针对性学习和培强专业知识与规则的运动员就业选择,需要参加培训、考试和实践,获得相应的证书和资格。

 

二、乒乓球运动员就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学历相对不高

由于乒乓球这一项目的竞争激烈性,运动员往往将相对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体能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和竞赛之中,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文化素养和学历文凭的培育和获取,导致整体上乒乓球运动员学历相对不高的实际情况,进而影响乒乓球运动员的就业选择,甚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乒乓球运动员只能从事相关行业的就业困境。例如,据统计,2002、2003、2004年,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百分比分别为10%、7%、6%,而中专学历占比分别仅为20%、20%、19%,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达到了56%、60%、64%。相对较低的学历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乒乓球运动员的就业选择,迫使更多运动员集中到职业化的就业竞争之中,加剧了乒乓球运动员的就业困境。

(二)就业竞争激烈

乒乓球在我国具有相当雄厚的群众基础,从业人数相对于其他运动而言极大,从而带来了激烈的就业竞争。2017年,我国有着约2000人的专业乒乓球运动员,业余体校等运动员30000余人,专业运动员相比业余运动员不足7%,足见对于乒乓球职业运动员等就业领域的竞争之激烈。在就业实际中,乒乓球运动员不仅需要面临极大地就业竞争,同时也受到短暂的竞技生涯与不稳定的经济来源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

(三)身体状况限制

乒乓球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需要经常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而乒乓球运动的竞技属性更加剧了运动员所需要的付出的身体和时间成本,为实现脱颖而出所需要的训练量不可避免的会对身体会产生负担,甚至产生继发的运动损伤和退行性疾病,进而影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而想要实现充分而高质量的就业,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常见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对于乒乓球相关的体育教育行业而言,经常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对良好的身体素质以进行实际演示教学。也因此,因伤病等原因退役的乒乓球运动员面临着更大的就业难度。

(四)转型存在困难

除却身体状况、职业生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黄金竞技年龄一般处于17-25岁,在这个阶段,运动员有着最佳的身体素质和竞技经验。然而,至30岁左右,运动员就要面临退役的选择。在此之前,绝大多数的乒乓球运动员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忽视了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有效培育,从而在退役期间面临就业转型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规划不足、准备不充分,进而影响后续就业质量。

 

三、乒乓球运动员就业对策研究

(一)加强教育培训夯实文化基础

针对乒乓球运动员文化素养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应针对性采取有利于其学历和文化水平提升的措施,例如提供运动员继续教育培训、高校招录优惠政策等方式,帮助乒乓球运动员实现进一步的学历提升和文化素养培育,从而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水平,便于乒乓球运动员增加就业机会的选择面和适配程度,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竞争力。

(二)培养多元化技能提高竞争力

除了专业技能培训以外,可以为乒乓球运动员引入多元化技能的培育,提高其综合能力,并为后续就业夯实基础。例如语言能力、计算机技能、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素养,领导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同时针对性开设如教练员、赛事解说等职位的相关课程,促进乒乓球运动员根据自身实际针对性培育综合能力,从而促进乒乓球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增强就业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乒乓球运动员实现多元化高质量就业。

(三)促进行业发展扩大就业市场

从社会整体而言,基于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广阔前景和深厚群众基础,应从政府层面进一步提升对乒乓球运动行业发展的重视和资源倾斜,通过增加乒乓球运动项目的比赛和赛事数量、为乒乓球行业人才培育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乒乓球运动员的就业市场和就业转型渠道,充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乒乓球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从而拓展对乒乓球运动员的需求和支持,以拓宽乒乓球运动员的就业渠道,助力实现充分就业。

(四)注重针对性培养实现人才筛选

针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培育和筛选机制进行优化,依据科学的评估体系精准衡量运动员的潜在性格特征和从业优势,进一步细化培养方向,为乒乓球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培育机制,实现有效的引导和分流,及时筛选出相对更为适应乒乓球相关领域从业的潜在人才,并实现对其的有效培强,从而减少乒乓球运动员就业的整体压力,促进其实现高质量长远就业。

结语:乒乓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充满了荣誉和挑战。在退役后,他们需要面对职业转型的压力和挑战。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培养多元化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促进乒乓球运动行业发展等对策,可以帮助乒乓球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实现就业稳定。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方面也需要共同努力,为乒乓球运动员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乒乓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会更加光明和美好。

参考文献:

[1]刘丰德,李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群体特征对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1704-1706.DOI.

[2]赵军辉,胡小清.体教融合背景下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的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探究[J].体育学刊,2023,30(02):74-80.DOI.

本文为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课题《高职院校运动队“两专多能”训练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ZJG20211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