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探索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冯宏

​沈阳市旅游学校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2

摘要

随着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门课程中去,课程思政化已变得十分有必要。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新时代中职学生思想状况来看,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道德面貌不容乐观。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的使命。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模式;课程思政

正文


引言

中职英语教学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教学内容不是单一的。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承载着语言的基本功用也打上了相关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等思想烙印。中职英语教师在充分认识到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和意识引导。

1.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1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通过英语课程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思想教育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国家意识等,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1.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程思政的指导下,中职英语教学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强调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项目实践等,学生能在实际运用中提高英语水平,同时锻炼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通过选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悟文化内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2.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2.1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从教育理念上来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应基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还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的双重培养。具体来说,中职英语教学不仅要追求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还要通过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使学生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国形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英语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通过选取与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热点相关的英语材料,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增强文化自觉和国家意识。教学方法方面,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应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和实践。教师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2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整合性原则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学内容、方法和资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如何将思想政治元素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的双重培养。

学生中心原则要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性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通过模拟真实的交流场景、开展项目式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3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精心挑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英语材料,如中国文化、历史、英雄人物、社会热点等主题,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发展,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应注重创新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学生活动的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特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模拟联合国、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3.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不足

传统的英语教材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以接触到反映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材料,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内容过于书面化、理论化,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实用性。脱节使学生难以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实际意义,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附加的、表面的元素,而没有深入地将其与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相结合。表面化的融合难以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影响,也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和认同。中职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过于侧重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而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评价。偏重使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检验。

3.2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理念不符

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学方法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化,但这一目标在传统教学方法下难以实现。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于依赖教科书和课堂讲授,缺乏对新型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情景模拟、合作学习等的探索和应用。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不利于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效传达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各异,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3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素养欠缺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教师对这一理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不清楚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实施课程思政,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脱节。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不平衡。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相对薄弱。不平衡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足。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能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和方法。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3.4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较低

由于缺乏对课程思政重要性和意义的深入理解,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无关,对课程思政内容缺乏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如果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和枯燥,如单纯依赖于讲授和灌输,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难以激发他们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兴趣和热情。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他们更倾向于直观、具体和实用的学习内容,而课程思政中的抽象理论和政治概念难以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导致他们对课程思政的兴趣不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兴趣较低还与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关。在当今社会,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和即时满足,而忽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价值观的偏差会影响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认同和兴趣。

4.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与实践策略

4.1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其既符合英语学科特点,又能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在选取教材和编制教学大纲时,教师要注重挑选能反映中国文化、历史、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语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教师将课程思政内容与英语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教师通过设计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英语话题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语言使用中思考和表达对社会、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实现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教师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包括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工具、社会实践活动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融入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4.2创新教学方法,贴合课程思政理念

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将情境教学法融入英语教学中,创造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通过模拟社会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实际语言使用中感受和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教师利用项目式学习和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设计与课程思政相关的项目或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资料收集、问题解决等过程,深入探讨和学习英语知识和思想政治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

4.3加强课程思政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覆盖课程思政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掌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课程思政培训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还要重视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模拟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竞赛等形式,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课程思政培训应包括国家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内容,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课程思政培训应鼓励教师持续学习、自我更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4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通过设计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营造一个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环境能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观点,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需求都不尽相同,教师应通过个性化教学策略,如分层教学、个性化任务分配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应努力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职业发展等实际情境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相关性,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认同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和资源,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结语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是国家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中职教师应以此为己任,坚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坚持在英语教学中要挖掘蕴含于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内涵。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做出榜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教育融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金花.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分析[J].华章,2024(02):60-62.

[2]方如萍.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学生英语,2023(48):167-168.

[3]宋圆美,张丹慧,张登博等.课程思政背景下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2(39):3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