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写话教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年级是语言发展的起步阶段,更是关键时期,这时的写话训练就是中段作文教学的影子,为以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浅谈几点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想说乐写,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了乐于表达的兴趣,才能产生极高的写话积极性,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小学语文课本在每单元结束都有安排有口语交际,从开始的说一两句话到一段话,再到几段话,这是一个系统的练习表达、写作的整合训练。在每次口语训练前,我都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课堂上,让学生演一演、评一评、讲一讲,做到有话可说。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时,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前布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先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寻找,将看到的画下来。再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歌曲、诗歌、古诗,带到班级交流,这样,使口语交际更有凭借。课堂上,我将“歌唱春天”放在开课伊始,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讲一讲“我看到的春天”,有讲所见所闻的,有展示图片的,有朗诵吟诗的,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的积极性极高。最后展示“我画的春天”,讲一讲,评一评。这一阶段,我更重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对于表达的顺序、重点以及效果不作过多的评价。
二、循序渐进,指导方法。
具备了说的兴趣,接下来就要将说转变成写。怎样写话呢?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然后连贯的、通顺的写几句话,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一句一句的写好了,才能慢慢连接成一段话,一篇文章。一句话就是一个句子,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应该写清楚“四要素”:时间、人物、地点和干了什么事,做到有头有尾,先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各种例句中去感悟体会,接着模仿改造,最后学以致用。例如: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哪里有什么?在接触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时,我就每天做这样的句子模仿练习,从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物、游戏、动画片入手,由少到多,让他们用完整的句子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连平时最不善言辞的学生都能得心应手的完成。虽然都是些简单、平淡的句子,但你能从中听出他们已经知道怎么样去表述一件事情了。
接触课文以后,我每天从课文中挑一个词语,比如:渐渐、准备、鲜艳等等,要求学生说不同的句子,并让每个人都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比比谁的句子最新颖,最精彩。学生兴趣盎然,并没有负担、枯燥之感。学生在学字时,我让他们用字组词,用词说句。在学句子时,我鼓励他们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话、写话。通过读,学生了解句式的表达;通过说,开阔学生思路;通过写,提高学生写话能力。
三、看图写话,发展思维。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怎样看图,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主要把握两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图意。要求看清图画中都有哪些事物,它的主体是什么,理清图中各事物的关系,要看的认真、仔细。二是顺序观察,叙述图意。在学生把握了图画的主基调后,指导学生由整体到部分,按顺序去观察图画。要求学生先想一想图画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句简单的话语表达出来。接着按照自己的观察顺序,分部分抓主要的说清楚,然后将几部分连接起来,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语就形成了。在学生掌握了写话的方法后,我还鼓励学生在写作上有独到之处,只要他们能把句子写通顺或用上好词佳句,我就在班上表扬,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想象是作文的点睛之笔。学生只有学会想象,大胆而合理的展开想象,文章才会光彩夺目、增光添辉。想让作文插上翅膀,学生必须学会想象。然而低年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样想象或者想象的太离奇,教师除了结合阅读教学启发想象以外,还应鼓励学生多看童话故事书,每天给孩子规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多读,读多了写起来自然比较顺手。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作文处在启蒙阶段,只有教师注意培养兴趣,正确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创新,巧妙评价,才能为以后的命题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