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融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以西华大学为例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孙小秋,裴西宏,王新兵

​(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摘要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巴蜀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历来备受党和国家的重视,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通过调查巴蜀文化在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巴蜀文化融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将巴蜀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


关键词

巴蜀文化;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正文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课题“巴蜀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项目编号:18DFWH-067)。

作者简介:孙小秋,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专职辅导员;裴西宏,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专职辅导员;王新兵,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党政办主任

西华大学是四川省内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近4.1万人。2023年9—11月,针对巴蜀文化在西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开展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分析巴蜀文化在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巴蜀文化融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基本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学生来自工、理、管、法、经、艺、文、教、农等多学科、专业,回收有效问卷481份,有效回收率96.2%。男女比例1.07:1,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占比分别为 33.1%、 28.2%23.3%、 15.4% ;理工类占44.7%、经管类占比 28.9%、文史类占比 14.1%、其他类占比12.3%。从问卷制定、发放、填写等多个层面分析,该调查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都符合调查要求,调查数据有效。

调查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学生对巴蜀文化的了解情况;巴蜀文化融入西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情况;学生对巴蜀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意愿。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对巴蜀文化的了解情况





对巴蜀文化不知道、知道一点、比较熟悉、熟悉的人数分别占比 15.59%、43.24%、30.35%、10.82%。学生主要通过校外网络电视宣传、旅游这两个渠道了解巴蜀文化,分别占33.06%和29.11%。学生了解最多的是巴蜀地区的自然景观、名人等人文地理知识,占32.22%;其次是巴蜀地区的美食,占26.19%;然后的是三星堆金沙遗址等考古发现、四川方言等名俗名风,分别占14.35%和10.81%;对巴蜀地区的文学艺术、教育宗教、哲学思想了解较少,占8.7%、5.2%和2.5%。

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巴蜀文化有所了解,但了解程度不够,且主要通过校外途径了解。学校有关于巴蜀文化的宣传和活动,老师的授课内容也有涉及巴蜀文化,但占比较低。学校和授课老师还需要加强重视,利用好学生喜欢的网络媒体等传播阵地,进一步弘扬巴蜀文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了解较多的巴蜀地区的人文地理、戏曲美食、考古发现、民俗民风安排课程,开展活动和主题教育。

(二)巴蜀文化融入西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情况

 

接近四分之三的学生没有学过巴蜀文化相关课程,61.12%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巴蜀文化氛围淡薄70%左右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或学院举办与巴蜀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网络宣传较少,只是偶尔进行。超过8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老师讲授的课本理论,和巴蜀文化结合比较少或没有结合9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老师讲授的课本理论,和巴蜀文化结合比较少或没有结合。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增加巴蜀文化相关课程,通过增设校牌、名人雕塑等提高校园的巴蜀文化建设水平。大幅度增加与巴蜀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网络宣传。抓好思政理论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更多地融入巴蜀文化育人元素。

(三)学生对巴蜀文化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意愿

 

 

成学生愿意参加学校应用巴蜀文化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特别是巴蜀文化相关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活动。学生希望学校多开展巴蜀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开展巴蜀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开设巴蜀文化相关课程,希望任课老师教授与专业相关的巴蜀文化知识,加强对巴蜀文化的宣传力度。

综合分析,巴蜀文化在西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学校的重视度不够,有关巴蜀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网络宣传较少,开设巴蜀文化相关课程较少,老师的授课内容和巴蜀文化的思政育人元素结合度不高。西华大学是四川省内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关于巴蜀文化在西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的调查结果,基本可以反映四川省内绝大多数高校的情况。

、巴蜀文化融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巴蜀文化要可持续地融入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工作实效,这需要多重保障机制。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巴蜀文化的重视程度,完善规章制度;增加科研经费、实践活动经费、硬件设施投入;加强巴蜀文化在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深挖巴蜀文化的育人元素,融入到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巴蜀文化知识传授与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与道德观念的有机融合,将巴蜀文化融入“大思政”和“三全育人”全局,推动文化育人全覆盖。

1、巴蜀文化融入文化育人工程

弘扬巴蜀先进文化。依托学校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蜀学研究中心李冰研究中心、宗教与文化研究所、川南文化研究中心,开展巴蜀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播,扩大“李冰文化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的影响力。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学生树魂立根打好底色。

传承巴蜀红色革命文化。巴蜀地区的革命活动事迹和革命人文景观众多,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巴蜀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纪念馆,编排展演以革命先驱为原型、以巴蜀革命精神为主题、以巴蜀革命文化为内涵的文艺作品,在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线上新媒体推广与线下仪式教育主题活动,深化学生对巴蜀革命文化的学习教育。

繁荣巴蜀校园文化。营造具有巴蜀特色的校园环境,强化学院特色文化建设,比如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可以打造学院巴蜀文化长廊,美术与设计学院可以推出一批优秀的巴蜀校园文化作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比如西华大学的“西华秋韵”、“西华啦啦操”,可以融入更多的巴蜀元素,提升美育育人效果。

2、巴蜀文化融入课程育人工程

扩大巴蜀文化学习群体。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已开设《巴蜀文化专题》巴蜀造物设计》、《都江堰与巴蜀文化研究》、《巴蜀文化影视创作专题等专业选修课,即将开设《巴蜀文化创意》、《巴蜀文化产业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蜀文化概论》、《巴蜀文创设计工作坊》等专业选修课、实践教育选修课。依托学校人文学科的优势,可以开设更多以巴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教育选修课,立项建设和引进巴蜀文化在线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推进巴蜀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和道德教育。打造线上线下思政实践“金课”,形成思政课+巴蜀特色实践课的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体现巴蜀元素。巴蜀文化蕴含的的爱国情怀、和谐理念、包容精神、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资源,这些资源在各类课程中多多少少都有所体现。比如,交通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可以穿插五丁开山、蜀道开凿等故事,提高专业课的“德育功能”。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巴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3、巴蜀文化融入实践育人工程

拓展实践育人资源。巴蜀地区自然景区、遗址遗迹、革命活动事迹、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可以结合这些资源,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多种形式的校外社会实践、创业就业实习和文化体验基地。引导学生将弘扬巴蜀文化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实践育人形式。组织实施巴蜀文化相关的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推动暑期社会实践和巴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鼓励学生以多种新式走进大自然和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鼓励学生开展“巴蜀文化社会实践网络互动”,将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活动视频通过易班等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增加巴蜀文化相关社会实践成果的影响力和思政教育力。

4、巴蜀文化融入网络育人工程

建设巴蜀文化网络育人平台。依托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易班网络育人云平台”,建立易班巴蜀文化弘扬中心,在易班上建立品牌栏目,开展“大学生巴蜀文化节”系列活动,推出充满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启迪性的校园巴蜀文化产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丰富巴蜀文化网络内容供给。实施“互联网+巴蜀文化活动”,实现巴蜀文化活动线上线下互动,提高活动知晓面和影响力。例如,推出“巴蜀传统文化小故事”、“巴山蜀水旅游攻略”、“巴蜀饮食文化”、“巴蜀革命烈士小故事”、“巴蜀风土人情”,每天几分钟,利用碎片化时间推广巴蜀文化。通过“互联网+微传播”等形式,利用微博、微信、微课堂、微论坛,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巴蜀风景,巴蜀美食,在讨论中建立对巴蜀文化的了解,在趣味话题中加深对文化的认同感。

5、巴蜀文化融入党建育人工程

利用好巴蜀文化的红色资源,探索打造一批党建精品项目,促进巴蜀文化与党建、思政与育人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巴蜀红色文化与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创新性学生党支部建设相融合,与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相融合,鼓励学生党支部开展与巴蜀文化相关的,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

参考文献:

[1] 吴浩娇.巴蜀文化在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0.

[2] 钟发霞.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53-55.

[3] 陈玲玲,胡志荣,吴俊遥.巴蜀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8):1-2.

[4] 蒋欢.构建巴蜀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5):188-190.

[5] 胡昭曦.巴蜀历史文化论集[M].巴蜀出版社,20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