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曲春梅

大连市红旗高级中学,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

有效教学策略要兼顾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学法、备课程资源、备教法.


关键词

双新;有效教学;教学策略;课标;学法;教法;

正文


自《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全国各省份陆续汇入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改革浪潮中。辽宁省2018年秋季开始了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的变革,“双新”背景下,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如何将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融合,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大挑战。

传统的教与学已无法适应“双新”要求,在改革的过程中,最容易穿新鞋走老路。过去的课堂教学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达。而“双新”要求如何通过课堂设计,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拔升。这就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课堂出发,设计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涉及到了怎样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因此真正有效的教学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如此效果,就要巧妙构建“有效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坚持“‘五备’兼顾”的教学策略。

是备课标

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是老师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指路明灯,老师们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地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理论依据和主要方向。我们的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教育要着眼于核心素养为宗旨: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内容聚焦大概念:课程的设计要追求“少而精”的原则,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切合年龄特点,进而明确学习要求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自主的时间主动学习,并能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生物学科素养;教学过程重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积极动手动脑的;学业评价促发展:课程要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改进学习方式,促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是备教材

新教材在编写上更新了一些教学内容,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景化,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实,那么就面临着怎么教的问题,“怎么教”是技巧问题。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因此要吃透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把握教材特色,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吃透重点难点,抓住核心内容;要明确目标、把握要求同时以教材内容为依据的前提下,努力将文本教材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将教材知识生活化、科学通俗化从而落实课标;找准知识点间相互融合的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层次;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努力做到活化教材。总之,“双新”背景下钻研课标、研究教材是上好课的根本,熟悉课标、明白教材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

是备学生、备学法                                                                   

“双新”背景下更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心中有学生,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经验,努力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准学生的认知矛盾,依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依靠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已达到“兵教兵”的目的。努力激发学生并努力维护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把学生精力集中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依靠成就感引起的动机加强学习。

是备课程资源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的平台,特别是新课程要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应该有更充足的课程资源,方便学生的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因此平时要做好积累准备工作。

是备教法

“双新”背景下,解决好“怎么教”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教学有法而无常法,备课时不但考虑 “我如何把问题讲清楚”,而且重点要考虑 “我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把问题解决”。备好教法就是要对本节内容所采用的教法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教具等)准备,其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讲授法、实验法、自学辅导法、目标-范例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灵活整合和应用。

而新教材特别强调了“情景教学策略”,习得的知识、技能跟生活两层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的原因所在。而新教材引导老师,课堂要从真实情境出发,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引导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并通过协作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以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思考,这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节,从社会中来提出“抗虫棉是怎么培育的”情景来引发学生思考---培育抗虫棉需要分几步,进而吸引着学生围绕“解决抗虫棉培育问题”展开学习,最终通过现实问题的呈现与该节内容有机融合到一起,达到“教学过程重实践”的理念。

双新背景下,采取“大概念”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大概念”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构建出概念的全过程,最终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对生物学知识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基础上,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高中生物的不同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方法深化"大概念"的认知,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首先是构建"大概念"的核心理念。这是因为情境构建通常很容易弱化教学中"教"的一面,而重点突出了"学"的一面,所以高中生物老师在"大概念"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在情境中设定相关的问题,并采取矛盾认识的方式展开情境构建。其次是利用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钻研相关核心概念,为了避免高中生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出现机械性的记忆方式,通过对生物教材的修改和整合,并以生物史的发展作为推动生物教学的模式,能够有效使学生全面把握生物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最后再通过鼓励学生自制概念图的方式,概念图通常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只有强调联想和关联,才能将加工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可以被记忆的知识串,在概念图的开展教学中,将零散的知识连接到各个网络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各个生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建立出系统的知识结构。

 “双新”背景下我们仍然延续了“五备”的模式,但是与传统的五备有所不同,在传统的高中生物知识学习中,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不足,而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大概念"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明确生物教学的核心地位和概念,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高中生物概念的实效性,使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概念有着更深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谢发达.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及研究[J].高考.2023(07):45-47.

[2]李军芳;叶娅.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知音励志,2016(04):136.

 

本论文系大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关于大连市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研究的专项课题系列论文之一。

课题名称: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普通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批准编号:ZXXX20210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