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生数学思维;影响;教学策略研究
正文
引言
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的转型与升级,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如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忽视和缺乏足够的实践性学习,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探讨初中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影响
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新课标强调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提倡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来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这种改变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注重于记忆和机械运用知识,而是更加注重于理解数学概念背后的逻辑和原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究数学规律,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这种培养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通过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新课标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勇于探索。这种培养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同学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和分享解题思路,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更深层次的锻炼。
二、教学策略研究
2.1 引导性问题解决
引导性问题解决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提出开放性和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他们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性问题解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引导性问题解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在一节数学课上,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假设有一块长方形的田地,边长分别为x米和(x + 5)米,如果该田地的面积为60平方米,求x的值。”这个问题是一个引导性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计算和推理来解决。学生们开始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选择通过列方程进行求解,有的学生采用图形分析的方法,有的学生则尝试通过试错法来解决。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们展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并相互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得出了结论:长方形的边长分别为3米和8米。他们通过数学计算和推理,成功解决了问题,并且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引导性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2 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
通过设计和实施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活动设计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相结合,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水平。活动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活动设计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在一堂初中数学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设计了一个名为“建筑设计”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被要求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包括图形的绘制、面积和周长的计算等,来规划和布局建筑物的各个部分。通过这个实践性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平面几何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合作学习与交流分享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孤立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与同学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启发,共同探讨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堂初中数学课上,教师设计了一个名为“数学竞赛”的合作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合作,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他们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这个合作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交流分享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增强学习氛围和团队凝聚力。在上述的“数学竞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在小组内进行了积极的合作,还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了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都向其他小组介绍了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接受了其他小组的提问和评价。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有效地合作与交流,包括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等。教师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创造了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
三、结论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初中数学新课标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影响,探讨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与要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我们的目标是为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牟克让.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中),2019,(09):196-197.
[2]林爱升.新课标下学生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1,(23):58-59.
[3]郑子谕.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9,(28):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