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
正文
本文系湖北省十堰市教科院的一般课题(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3026。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语文作为核心学科,在学生知识与素养的培养中占据关键地位。然而,传统的学科边界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多元思维与综合能力。跨学科设计,作为一种有力的教育策略,致力于打破这一限制,通过将不同学科领域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本文将着重讨论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的跨学科作业设计有效策略,以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一、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跨学科设计
语文和美术两门学科有着内在的联系,比如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描述,然后通过美术表现技巧,将描述内容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促进学生在语文与美术之间的思维转化与互补。因此,学生在完成跨学科作业时,需要不仅运用语文知识,还要掌握美术技巧,进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多元能力。
例如,教师在设计《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用画笔描绘出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同时在画作下方写出一句与画面相符的感受语句,并与同学之间相互分享。这样的跨学科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西沙群岛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另外,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在语文和美术两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一举多得。
二、语文与科学学科的跨学科设计
小学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语文和科学作为两门核心学科,在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占据关键地位。对此,教师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学科整合性,跨学科作业应以学科知识、技能、方法的整合为基础,实现两门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的有机结合;其次是问题导向性,跨学科作业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后是实践性,跨学科作业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在设计跨学科作业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形式和内容,并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例如,教师在设计《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利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探究自然界中不同声音的产生原理和特点,如风声、雷声、鸟鸣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界中声音的多样性和奥妙性,增强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探究过程中听到的自然声音,如雨滴、流水、蝉鸣等,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作一篇以自然声音为主题的小短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语文与音乐学科的跨学科设计
小学语文与音乐学科的跨学科作业设计,应充分发挥两学科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这种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选择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密切结合两学科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贯彻“融会贯通、知行合一”的素养导向,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课文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在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下根据这个童话故事选择一首适合的音乐作品,用音乐来表达故事中的情感和主题,可以是已有的音乐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而学生们在选择音乐作品时需要注意音乐的风格、节奏、旋律、和声等要与故事的情节、氛围、人物等相匹配,能够反映出故事中的悲惨情绪,另外音乐的结构要与故事的结构相呼应,能够突出故事中的高潮和转折点,以及故事的开头和结尾等等。通过语文与音乐的跨学科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对故事和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跨学科作业设计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这种综合素养包括但不限于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素养、艺术欣赏和批判性思维等。并且,这一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强大的工具。
参考文献:
[1]魏立华.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17):0184-0186.
[2]周琴."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与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 2022(23):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