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体育教学; 自我效能感; 学生参与度
正文
引言
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一直是教育者探索的重点。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强调个体优势和发展潜能的心理学分支,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旨在探索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尤其关注于通过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交互动和心理韧性。通过在九年级学生中实施积极心理学驱动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希望为体育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改进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基础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什么使人们感到满足、幸福和充实。[1]当我们谈论积极心理学时,我们谈论的是一种关注人类优点、强项和幸福感的心理学分支。它的目标不仅在于解决问题,而更着眼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包括积极情感、积极个性和积极机构。积极情感包括愉悦、满足、喜悦等正面情绪体验。通过研究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学探究了什么使人们感到快乐和满足,以及如何增加这些正面情感的频率和强度。积极个性强调个体的优点、强项和特质。这包括个体的优点、性格特征和自我认同。积极心理学认为,了解自己的优点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可以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积极机构指的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社区以及他们与他人的关系。积极心理学研究了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社区参与等因素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这些机构以促进个体的幸福和充实感。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工作场所、临床实践等。在体育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教练和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积极情感、个性优势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提升运动员的表现和满足感。例如,通过培养积极情感和自信心,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并享受运动过程。同时,通过建立支持性的团队环境和社区文化,运动员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同,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确实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人优势来促进其心理发展和学业成就。[2]
1.建立自信和提升自我效能感:
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潜力,教师通过肯定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显示出的合作精神、领导能力或持之以恒的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内在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责任感。强调学生的内在价值,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强调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和潜力,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体育活动。
2.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
教育学生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通过教育学生如何积极地应对失败和挑战,帮助他们培养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压力。
3教学策略的精选: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引入积极心理学辅助体育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清楚知道他们正在学习什么以及为什么。创设适宜学习环境,教师需要创造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尊重,从而更有动力地参与学习和体育活动。
4.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长跑训练案例,通过对耐力跑训练的设计,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和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继续给出活动设计:每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接受其他小组的挑战,展开小组对抗赛,以小组四个人总成绩决定胜负,胜出者进入下一轮比赛。学生听说要比赛,顿时兴奋起来,都主动行动起来,自觉组合成小组团队。比赛开始后,学生个个争先,课堂气氛非常火爆。[2]
二、积极心理学下的体育教学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5]
1.学生参与决策:
选择学习项目,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深入学习。例如,在一个足球训练中,学生可以选择专门练习射门、传球还是防守等项目。制定比赛规则,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自行选择队长和制定比赛[5]规则。这样的参与式决策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活动的投入度。
2.促进积极的同伴互动:
设计团队建设活动,通过团队接力赛、小组竞技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和合作。这有助于建立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合作学习项目,设计合作学习项目,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例如,在一个篮球训练中,让学生分组设计战术,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积极反馈和鼓励:
正面评价和改进建议,教练通过每次训练后的积极评价和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比赛中的进步。这种正面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强调团队合作和个人责任感,教练特别强调团队合作和个人责任感的重要性。通过强调每个队员在团队中的重要性,增强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士气。[3]
通过以上的体育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积极心理学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同时,将这些策略应用到具体的体育教学案例中,可以更好地体现积极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三、积极心理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
评估积极心理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需要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并关注多个关键指标:
1.定量评估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前后对比的问卷调查,测量学生在自我效能、参与度、幸福感等方面的变化。可以使用已有的标准化问卷工具,如自我效能量表、幸福感量表等。学生表现数据分析,分析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参与度记录等数据,以评估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动机的影响。
2.定性评估方法:
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行为变化,捕捉到数字数据无法展示的细节,如情绪变化和社交行为的改进。访谈,与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学模式的感受和反馈,探索他们在课堂上的体验和学习动机的改变。
在评估积极心理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时,关注以下关键指标:
1.身心健康:学生的体能表现、压力应对能力和总体幸福感是否有所提升。
2.学习动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度和持久性是否增强。
3.自我效能感:学生是否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更积极的认知和信心。
4.同伴关系: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更积极,班级的整体氛围是否改善。
通过分析实施积极心理学教学模式的学校案例,可以具体了解该模式的实际效果。例如,在一所采纳积极心理学原则的中学中,体育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选择,成功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整体的学习满意度。教师们观察到学生不仅在体育表现上有所进步,而且他们的社交互动也更加积极,学生的压力水平降低,表现出更高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4]
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激励内在动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技能,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交能力。学生们展现出更高的学习动机和更佳的心理韧性,学校体育活动的整体参与度和学生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因此,推广积极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晔. 积极心理学在学校体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3, (18): 136-138.
[2] 张兴根. 初中体育教学心育刍议 [J]. 教育界, 2023, (17): 131-133.
[3] 罗红群. 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的作用与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2, (03): 49-51.
[4] 田英,杨舒文.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J]. 现代教学, 2021, (21): 46-47.
[5] 李君.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体育教学创新设计 [J]. 学苑教育, 2017, (12):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