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低年级培智语文句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田园

吉林省通化县育智学校

摘要

培智语文是基础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学科,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需要语文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智学校的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弱,这时图文并茂的绘本,是枯燥的书本变得易于理解。在培智学校教学中运用绘本可以增加学生的句子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本文以图式理论教学为出发点,研究图式教学在培智学校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词

图式理论;培智学校;语文能力

正文


  一、图式理论的概念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图式是一种认知的模块或单元,是所有信息加工所必须的基本要素。大脑中储存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分成单元、组成模块和构成系统,这类单元、模块和系统就称为图式。人们需要利用脑海中存储的图式去接受外部信息,并按照图式去处理这些信息。因此在培智语文句子教学过程中要理解文本的内在意义必须拥有相匹配的图式。人们脑海中存储的图式越齐全,接受新的信息、新的图式就越容易,句子的效率自然就越高,反之假如缺少对应的图式支撑,就会很难正确理解句子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思维刚萌芽的培智小学生来说,其图式也位于一个初步产生和逐渐完善的阶段,教师要使他们的句子水平有所进步,首先应引导学生建立和发展相关图式,可见图式理论对指导培智小学语文句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图式理论”在句子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图式理论”应用到培智小学语文句子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经验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合理有序的进行教学。因此要掌握好以下原则:

1.按部就班原则

由于句子图式所涉及的范围繁多、复杂,因此对于句子图式建构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递进的、上升式的发展过程。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证明:最合适培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略高于学生认知经验水平的,对学生的发展最具推动作用。因此引导学生建立图式应略高于学生认知经验水平,通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的图式不断完善,按部就班地走向另一个高度。当然按部就班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式堆积,它的本质是一个从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的发展过程。因此按部就班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语文句子教学内在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经验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并按照逻辑系统分层制定教学计划,注意教学材料的连贯性和新旧知识的联系性。让按部就班原则始终贯穿于句子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考察评价等方面都要遵循这一原则。   

2.学生主体原则

句子图式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并包含了诸多准则与要求,但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培智低年级学生的主体地位。句子图式的建构应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建构。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一系列句子图式,只有经过学生自主建构,才能“内化”到自身的图式体系之中,使句子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句子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应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基础,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性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引导他们积极自觉去把握句子规律,增强自主分析句子材料、解决句子疑问的水平。在掌握图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和发展特征,灵活调整教学,而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并且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材料中寻找问题,让培智低年级学生在句子文本后有所感悟和收获,将相应的一系列图式内化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

3.激发兴趣原则

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处于萌芽期的培智小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形成对学习的需要,通过兴趣来帮助学生进行句子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句子课堂中,不仅应注重教学的专业性,还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教学时应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形式的选择等都应体现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仅善于参与,更乐于参与,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享受句子的同时获得图式的不断积累。在小学课堂中,合理利用激发兴趣原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极大的热情。

“图式理论”在句子教学应用的策略

1.创设情境,建立图式

培智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萌芽时期,其图式也处在一个初步形成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针对小学生发展的特殊情况,小学语文句子教学要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首先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图式体系来实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句子文本中的一些语言有时会比较抽象和晦涩,不易为小学生所理解。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将其与生活化的具体事物联系,帮助小学生建立对应的图式,并在情境重现时能激活此图式。例如在教《与时间赛跑》这一课时,学生可能无法正确掌握文中“日月如梭”的意思,因为学生缺乏对相关图式的认知,对此很难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播放梭子织布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梭子的形状和用途后,教师再解释日月如梭的含义,这样会易于学生理解。

2.正确引导,选择图式

句子量的不断积累会使学生脑海中存储的图式越来越多,但是脑海中逐渐增多的图式也对学生句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需要选择最为匹配的图式来理解文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限,在选择时往往会产生误差,不易选出最为匹配的图式。因此在小学语文句子教学中,教师应激发诱导,帮助学生选择匹配的图式。比如教师可选出关键词或关键句,让学生围绕它们进行分析和小组讨论,同时顺势而为,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思维再次回到文本材料上。在教师的正确解读指导下,学生可以更有效率地积累句子图式。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准确选出最为匹配的图式,提高学生句子文本的能力。

3.整合分类,发展图式

句子教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对信息的整合分类能力。在句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归类,在收集了大量的零碎信息后,将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内部顺序分门别类,让图式能够不断得到补充,最终形成完善的图式体系。句子教学中,教师可按照一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句进行收集、整合、分类等工作,有助于学生发展相关图式。语文文本中包含诸多分散的语言图式,在整合分类后,学生自身零碎、封闭的图式就将转变为系统化的认知结构,最终发展为较完善的图式体系,促使句子能力得到提高。

4.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的运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微课视频不断的兴起,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图式教学也不再局限于纸质书本上,利用多媒体转化成为动画,更加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对图片进行自动播放,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播放内容进行配音,如此一来静态的绘本变为动画片,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也变得更加生动。

总之,在组织培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式教学,使学生在直观的图片和语言文字的影响下,在课堂上高度地集中注意力,自主学习语言知识,甚至透过文本发现其内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江小英.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与绘本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20(15):23-26.

    [2]邓猛.让残疾儿童在句子绘本中快乐成长[J].现代特殊教育,2020(15):16-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