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集团背景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教育集团;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正文
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的大背景下,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作为农村教育的主力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直接关乎农村教育发展成效。近年来,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与实践,并带动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因此,深入研究教育集团化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影响机制,找出路径与策略,对于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与担当。
一、教育集团背景概述
教育集团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组织形态。它通过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采取集团化管理与运营,提供覆盖幼儿园到高中不同学段的统筹服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教育集团的出现有其现实背景。首先,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高质量教育资源向城市集聚,农村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瓶颈;教育集团通过联合办学,能更好惠及农村学生,提升区域教育公平。其次,随着人口结构和需求变化,传统单一办学模式暴露劣势。集团通过整合区域内多类型学校,实现差异化发展,能更好适应多样化需求。再次,集团融合又是校长和教师资源,能有效补充农村师资不足问题。教育集团的主要模式有校际联合、跨区域联合、跨学段联合等。组建集团的主体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教育集团的核心运作包括统一领导与管理、共享教育资源、配套运行机制建设等。这为提升农村教育发展质量提供了新路径。当前我国教育集团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均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弊端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弊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培训与教育资源的不足,薪酬福利待遇的不平衡以及缺乏长期规划和支持体系。
第一,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挑战。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缺乏多元化且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机会。教师们面临着有限的培训课程选择,这些课程难以满足其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需求。缺乏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培训机会严重阻碍了教师们在专业发展上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薪酬待遇不平衡是农村幼儿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与城市相比,农村教师的薪酬水平普遍偏低,福利待遇不尽如人意。这种不平衡直接影响着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投入度,使得他们难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发展之中。
第三,农村幼儿教师缺乏长期的专业发展规划和支持体系。缺乏系统性规划和持续性支持,使得教师们在专业成长方面面临困难。缺少明确的发展路径和全面的支持系统,导致教师们在专业提升方面缺乏有效地引导和帮助,严重影响了其职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总体而言,这些问题使得农村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不平衡的薪酬待遇以及缺乏长期规划的支持体系,直接制约了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提升,亟待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支持措施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专业水平。
三、教育集团背景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一)制定集团园帮扶计划
第一,构建园际帮扶机制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育集团内部,各幼儿园可以建立起点对点的帮扶关系。城镇园和农村园之间相互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一对一”帮扶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城镇园可以根据农村园教师的发展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地培训指导、教学示范以及专业交流等帮助,为农村园提供更多支持。
第二,拓展教育集团内部的师资培训平台建设是提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集团可以整合各校的师资力量,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中心,针对农村教师开设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同时,根据农村教师的专业短板,设计个性化的“微课堂”,提供有针对性地辅导和支持。建立师资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匹配供给,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健全教育集团内部的教师流动机制有助于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农村教师到城镇园交流锻炼的机制,实现教师之间的轮岗。这种机制不仅能够优化师资配置,也让农村教师有机会在更专业化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提高。同时,可以鼓励选派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支持农村园,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多专业指导和支持。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有利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
(二)开放本园教育资源
在教育集团的发展中,全面整合各园拥有的丰富教学资源,对于促进农村园区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教育集团应该立足全局,将各种教学资源,例如画册、音像制品、动画片、教具模型等,系统分类整理,并构建起共享的资源库,尤其面向农村园区开放。这一资源库的建立,将为农村教师提供便捷渠道,根据实际教学需求随时查阅、下载所需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教材辅助资源,进而有力地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这个共享资源库,农村教师得以轻松获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例如,对于特定主题的教学,可以通过资源库中的音像制品或动画片进行直观生动地展示,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具模型等实物资料的应用也能够使得抽象概念更加具体可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育集团可以在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园内设立开放式示范课堂,向农村教师开放。这些示范课堂旨在展示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农村教师现场体验并学习示范意义教学,以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集团可以整合资源,建立专门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配备模拟教学场所和必要设备。通过专业引领和情景模拟等手段,提升农村教师的实际教学操作能力,让其在更具挑战性和专业性的环境中获得实践经验。最后,建立远程培训平台是为农村教师提供更为便捷的学习途径。利用网络技术搭建在线视频培训平台,形成系列在线课程,方便农村教师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直播培训,实现远程交流指导,让农村教师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技能。这一远程培训平台将为教师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机会,有助于他们持续提升教学水平。
(三)通过管理共进,课程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教育集团采取了深度合作的措施。为此,集团成立了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并邀请专家学者与农村园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研发适宜的课程方案。这一合作模式通过调研农村儿童需求、借鉴各地实践经验,着重设计了既符合农村国情又满足前沿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与教材教法指南。经过试点示范成功,这些方案将全面推广至集团内所有园所,为教学提供更全面而贴切的支持。教师们跨校组成备课组,围绕特定课题开展循环式协作模式:共同设计课程、观摩示范教学、课后讨论并再次设计课程。这种互动式学习让教师们能够在共同学习中相互启发,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也填补了农村教师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不足。最后,教育集团着力构建了管理经验交流平台,以提升园所运营效能为主题展开定期的管理工作交流研讨会。这些会议中,各园主任分享有关运营策略、质量控制、绩效考核、财务审计等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相互启迪、互相补充不足。另外,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轮岗交流,通过现场学习先进管理理念,进一步拓宽了管理思路,提升了管理水平。
(四)制定“师徒”结对计划
制定“师徒”结对计划是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实施的一项重要师资共育措施。这种计划旨在搭建师徒交流平台,让优秀教师(师傅)与新进教师(徒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技能传承、经验分享和学习指导,共同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在这个计划中,师傅教师担任着重要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角色。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通过“师徒”结对计划,师傅教师能够传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经验给徒弟教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学岗位,了解教育实践中的各种情况,并引导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巧和专业能力。这种师徒结对的方式不仅是技能的传承,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互助和鼓励。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徒弟教师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工作环境,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这种双向互动也激发了师徒双方的学习热情和合作意愿,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徒结对计划的实施还有助于整个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升。通过在实践中相互交流学习,教师们能够从彼此的经验中汲取营养,共同成长,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
结束语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教师自身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支持。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因地制宜推进教育集团化,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营造良好土壤;要强化系统培训,打造专业化师资团队;更要爱护农村教师成长,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获得更大的工作满足感与幸福感。这样才能让农村教育这棵嫩苗茁壮成长,最终结出信心与希望之果。
参考文献:
[1]马毅飞.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与行动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3,22(05):81-87.
[2]杨晓,李思宇,平倩.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农村幼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以吉林省为例[J].大学,2023(10):157-160.
[3]姚兆月. 农村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D].喀什大学,2022.
[4]周爱国,刘守旗.“四位一体”: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视角[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6):118-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