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与思考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尹月娜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四小学 云南省昆明市 邮编:650500

摘要

“双减”政策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作业设计直接关联着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如何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现跨学科融合,成为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策略。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

正文


为了贯彻落实我国提出的“双减”政策,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设计等方面付出较多的努力。小学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启蒙时期,在此时期开展语文教学,不但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基,还能帮助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语文作业设计无法帮助学生发展进步,因此,在开展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顺应“双减”政策,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发挥作业的真正价值。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内容创新

1.1作业内容串联创新

虽然小学阶段包含着语文、数学、美术等诸多学科,各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语文与其他学科关联度更高,容易找寻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内容。对此,语文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与其他学科存在关联的内容,进行作业内容串联创新。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1第四课《四季》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本课内容可以和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美丽的冬天》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季节,能够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季节。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捕捉到“介绍冬季”的内容,将此内容与语文课文相串联。具体作业内容如下:学生需要深入研究《美丽的冬天》这一课中介绍冬天的内容,并尝试结合本课内容介绍语文课文中提到的其余三个季节。与传统的作业设计相比,跨学科作业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完成作业提供帮助,除此之外,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愉悦的完成作业,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作业内容串联创新,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冬季,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作业内容渗透创新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依据此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其余学科的教学目标渗透到语文作业设计中,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2第六课《比尾巴》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将本课知识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理解。作业内容具体如下:当学生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需要用绘画的方式,将本课所提到的动物绘制出来,在绘画过程中,要按照课文中的插图着重绘制动物的尾巴。除此之外,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绘画过程中增加自己喜欢的景色丰富画面,突出动物的尾巴。看似这是一项绘画作业,但是十分考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完成作业时,学生也能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通过作业内容渗透创新,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挥课后作业的真正价值。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创新

2.1作业方式主题创新

在以往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更多会设计一些朗读、背诵、抄写的作业内容,强化学生对课堂所学语文知识的认知理解,此类作业虽然能巩固学生所学,但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兴趣的养成十分不利。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在设计跨学科语文作业时,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这一性格特点,设计更加新颖的语文作业。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4第十三课《乌鸦喝水》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亲子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手抄报。在设计手抄报时,学生需要结合课文内容,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主动了解乌鸦喝水的相关知识,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设计到手抄报中。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手抄报的字数不应过多,最好有介绍乌鸦为什么会这样喝水、乌鸦的生活习性的内容,图片设计则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发挥自己的绘画能力以及想象力。相比于其他作业内容,手抄报绘制作业的开放性更强,能够让学生在寻找素材、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介绍自己设计手抄报的灵感与理由,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可以肯定学生,让学生获得作业完成的成就感。通过作业方式主题创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发展。

2.2作业方式主体创新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人们固定的认为学生只能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但是,社会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重视。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需要对作业方式的主体进行创新,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平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第四课《猜字谜》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理解、学生以往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探究能力等,将全班学生分为均匀的作业完成小组。小组划分完毕后,教师便可为小组学生设计作业。作业内容如下:小组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字谜,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进行讨论,确保所收集的内容与作业要求相符合。随后,小组成员需要合作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并由小组长分享到课堂中。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每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完成作业。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各小组分享字谜,并进行猜字谜游戏,猜对字谜数目最多的小组会得到教师的表扬。通过作业方式主体创新,不但能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评价创新

评价作为作业设计的重要一环,有效的作业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信心,帮助学生发展进步。然而,作业评价的主体一般以教师为主,学生只能听取教师的评价,无法发挥评价的真正作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优化作业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家长等参与到作业评价中。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第一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后作业评价设计为例,教师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互相评价,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其余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点评,理解其他学生的长处,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家长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评价创新,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支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创新尝试。通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内容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的评价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实施跨学科融合实践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学校的有效支持,共同推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4, (09): 41-45.

[2]陈雪莹. 基于语文跨学科学习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之探究 [J]. 小学生(下旬刊), 2023, (11): 136-138.

[3]周琴.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与思考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2, (23): 34-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