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学内容重构与实践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郑晓超

北京市第十中学 100072

摘要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重构是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框架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重构。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学内容重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评价为核心,通过对知识点、典型题型、典型情境的整合分析,建构知识结构网络图,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发展,实现学习方式转变和学习能力提升。基于此,本文就针对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数学教学内容的重构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数学教学;重构策略

正文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可。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重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同时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明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明晰教学目标与优化教学内容是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学生数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重构,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出发,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晰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重构的前提,以《三角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即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重构。为了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

目标1:联系学习过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回顾学生之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点,如平面直角坐标系、角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目标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目标3: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三角测量、简谐振动等,将三角函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还应结合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整合。例如,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三角测量、简谐振动等,将三角函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同时,创新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因此,创新教学方式是高中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例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可能显得抽象和难以理解。然而,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下,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首先,在引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例题进行讲解。例如,可以选择一个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建筑物的高度或者解决物理中的振动问题等。通过具体例题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三角函数的应用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授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时,教师可以采用公式推导和图象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推导三角函数的公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等。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三角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图象的变化规律,加深对三角函数性质的理解。比如,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了之前学过的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然后,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数学例题,让学生探究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三、强化教学评价,提升教学实效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衡量,更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直观反馈。强化教学评价,意味着教师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动态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图1所示)在课前,教师通过预习作业和在线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评价。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回顾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并尝试画出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在绘制函数图象方面存在困难。这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在课堂上,教师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例如,当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时,教师及时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堂测试和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针对测试结果,教师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重点难点进行再次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综合性的作业,以评价他们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一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业包括绘制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分析三角函数的性质,并解答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绘制函数图象,并分析出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振幅等基本性质。但在解答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理解不够深入、应用不够灵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学生表现评价

 

 

这个雷达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生在不同评价维度上的表现。每个维度的得分范围从1到5,其中1表示最低水平,5表示最高水平。通过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在哪些方面表现较好,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教学实效。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强化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巩玲.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J]. 高考, 2023, (26): 15-17.

[2]沈利梅. 探究"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重构[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3中西部地区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一). 吴江中学;, 2023: 4. DOI:10.26914/c.cnkihy.2023.044071

[3]罗宪英.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J].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 (09): 66-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