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探析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王芳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小学

摘要

“互联网+”对推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内容发展、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当不断丰富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体验、优化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

“互联网+”;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

正文


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领域看,“互联网+”可以促进教方式的变革,扩大教资源,丰富教手段。“互联网+”从根本上为学生接受教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互联网+”为教育行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与应用模式的突破,对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内容、体验、管理及评价影响重大。

一、“互联网+教学内涵概述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提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至此“互联网+”的概念被确定,同时也指明了未来“互联网+”的应用方向。

马化腾在《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对“互联网+”给出定义:“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信息技术更新发展后,加强互联网在社会生产要素中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互联网的优秀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产生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不断壮大新兴业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新的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互联网+”作为社会创新的新业态,促进了教育等领域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路径

丰富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内容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模式已经无处不在,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当其冲的是教内容,可以将这种内容模式的变化称为互联网驱动下的内容生成“互联网+是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内容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不仅仅局限于在线教育资源,而是一种新的内容生成模式

首先,“互联网+应当专注于立足教精准化定位,将教内容与市场需求进一步捆绑,促进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互动。其次应当强调教资源的集成性、系统性整合,探索“教育资源商店”格局构建。最后,凭借“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应当打破物理空间限制,形成课程互选、学习成果互认的课堂教学模式。

增强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体验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的体验是核心。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来看,“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就是包括学生、教育管理者及教师等在内的群体。“互联网+”时代关注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关注学习者的真实体验。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内涵,体现出鲜明的教体验特征。

首先,“互联网+应当突出学习者需求的精准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互联网+”能够精准把握需求定位,例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能力等进行智能分析。其次,“互联网+”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学习者的各方面体验。通过优化相关互联网学习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过程和环节,让学习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最后,“互联网+”能够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适合的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体验效果。例如针对AI方面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学,应当采用游戏化情景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实现快乐学习,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AI方面的重点难点知识

优化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管理

“互联网+”时代教学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无论是教管理理念还是具体管理环节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教管理内涵有了新突破。

首先,贯彻智慧型、信息型教管理理念智慧型、信息型教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热点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等理念在学校中生根发芽,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发展理念。“所谓智慧校园,是以借助新一代的物理网、云计算、泛在感知等信息技术,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信息化的新兴校园。”教育管理理念现代化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同时也标志着教育管理从传统的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迈进。其次,“互联网+”时代中,具体的教管理事务应当实现信息共通、共享,积极打破传统的管理信息孤岛,整合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环节,降低管理成本,同时积极促进教管理的自动化、个性化发展。最后,教管理的民主化在“互联网+”时代应当成为可能。管理决策、执行、评估等一系列活动要素都能够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变得更加民主化,信息接受和反馈更加迅速,因此也凸显了管理响应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创新小学信息科技课堂评价

“互联网+”对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带来新的变化,赋予了教评价新的内涵,促进了教评价的自我革新。教评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必然迫使教评价功能和作用重新得到审视。

首先,拓展小学信息科技课堂评价依据的选择空间。传统教评价中,评价依据较为单一,只能搜集结构化数据进行评价,这样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教学水平和学习质量。“互联网+”背景下,应当让小学信息科技课堂评价的依据更丰富和全面,不再局限于结构化数据,应当探索轻松且全面地收集评价信息,将情感、心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数据进行量化统计的方式同时需要将过程发展性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当中,积极拓展教评价的功能,促进教评价依据的科学性发展。其次,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传统的教评价主体是教管理者,“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机构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而且在实践中证明他们的评价权重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了评价活动中的重要主体。最后,推动评价应用更加便捷“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应用工具和应用范围得以拓展,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星”等互联网平台展开调研,短时间内完成评价活动。另外互联网教育企业也应当积极开发相关应用工具,通过应用工具构建起学生的成长模型,为评价活动创造优良的条件。

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考虑到当前对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要求,又兼顾“互联网+”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结合的可行性,通过这种研究,提高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贾保荣,张旋.关于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57-59.

[2]丁容容.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23,(12):58-60.

[3]张林庆.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2023,(28):6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