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模式
正文
引言
项目式学习主要是以生为本、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也在不断研究项目式学习方法的应用策略,力求通过项目式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项目式学习概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真实项目来促使学生学习与应用知识。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主动参与者,他们通过独立或协作完成项目,探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科知识的跨学科整合,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核心特点包括学生的自主性、问题导向性、合作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各项技能。
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涉及多个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原理。其中,建构主义理论是项目式学习的主要支持理论之一,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项目式学习通过提供实际问题和情境,使学生处于学习的积极状态,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此外,认知理论的部分观点也支持项目式学习,认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中的经验获得更为深刻和持久的学习。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应用优势
2.1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低段数学教育中的显著优势之一是提升了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性。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式学习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参与项目的不同阶段。这种参与性的提升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应用者,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建立起更为深刻和持久的理解。此外,项目式学习强调合作与交流,激发了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在团队中分享想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学习氛围。
2.2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水平,因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项目式学习也为教师提供了更灵活的教学手段,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非单一地传授概念。在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与困惑,因此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与指导。这种个性化的关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3.1合理设置项目任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数学课程内容,设计出具有挑战性、探究性和实用性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项目中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项目任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感。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超市的场景,进行商品的选择、价格的计算、找零的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小数的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项目任务要与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和基本要求相对应,突出数学的本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图片或实物,分析它们的特征和性质,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规律。
(3)项目任务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和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完成项目,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想法。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法”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分数的美食之旅”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用分数的形式表示食物的数量或比例,制作出美食的菜单,让学生在创造中体验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2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分工
科学合理地进行项目分工,主要是教师要根据项目的目标、内容、难度和要求,合理地将项目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并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或个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也能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协作和交流,共同完成项目的整体目标。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项目分工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或协商分配的基础上,承担适合自己的项目角色和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法”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分数的美食之旅”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分别担任美食家、摄影师、设计师等角色,共同制作出美食的海报或菜单。
(2)项目分工要明确任务的要求和标准,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避免出现任务的重复或遗漏,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明确分工,如谁负责收集图片或实物,谁负责分析特征和性质,谁负责总结定义和判定方法,谁负责展示和汇报等,同时给予学生一些参考资料和评价标准。
(3)项目分工要注重任务的连贯性和协调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让学生在项目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项目的共同完成。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超市的场景,进行商品的选择、价格的计算、找零的操作等。
3.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是一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通过组建小组,学生在项目中能够相互协助、共同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协作不仅仅体现在任务的分工合作上,更包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共享观点、激发思维,并形成集体智慧。小组合作使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建立了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减轻学习压力,促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另一方面,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弥补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帮助,更好地解决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强调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从而促使整个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同时,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学到团队管理、沟通协调等实际应用技能,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综合而言,本研究为小学低段数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一教学模式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更有望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穆雪梅.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 2023(12):45-47.
[2]陈囿蓉,罗虎成,刘一.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21(11):4.
[3]刘阳."项目式学习在农村小学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