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年级;核心素养
正文
引言
语文是门基础性学科,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在于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并在语言学习中体会到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和教师所追求的目标。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分析,运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快乐、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教学变得更高效。文章就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与普通教学活动不同,有效教学的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符合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要。“有效”是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按照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改善。有效的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而是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或者学习后没有任何提升,教师教得再努力也是徒劳的。因此,教师要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具有较强的素质,要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的具体开展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没有及时关注当前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也没有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进行创新。部分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成绩,忽视了交流过程中的内容设计,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采取的大都是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如果不及时得到改变,会让学生正确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教师会将传统的教育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学生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更加重视自己的语文成绩,忽视了自身主观思维的培养。在任何学科的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最终的教育效果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当前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没有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且枯燥,在课堂上只是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讲解,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内容进行讲解,但是学生真正接受的知识点比较少。教师采取的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没有及时针对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这样的教育模式会影响学生的实际效果,也会影响后续教学水平的提升。一些教师只是围绕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忽视了教辅资料的作用。没有考虑教辅资料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生认知水平能力的提升和进步。
三、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搭建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要想低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就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优化。首先可以搭建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在讲解《狐假虎威》一课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安排学生分别扮演老虎、狐狸以及其他动物,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体验感,进而让学生明白这个成语真正的意义;其次可以丰富教学情境。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局限自己的思维,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教学情境,它们可以是多媒体设备下的图片、影片,也可以是问答以及故事等。比如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时候,如果仅仅是阅读课文或者识字的话,那么这篇文章的精髓学生往往难以掌握,为此老师可以精选雷锋的照片、故事进行延伸讲解,让学生们能够深入地了解雷锋精神,引导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后,老师也要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摒弃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深入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置授课流程,预留给学生巨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考、踊跃发言,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巨大转变。
(二)丰富积累,感受语言魅力
丰富积累是指学生大量地掌握知识点,增长知识量。古诗语言生动凝练,需学生细细体悟。这需要坚持不懈地积累,在积累中提升认知,拓宽视野,提高感知力。教学时,教师可做适当的延伸:积累同题材古诗,便于学生把握题材特征;了解作者生平,便于学生知晓创作背景,理解情感;科普古诗常识,便于学生打好扎实基础……一年级上册的《古朗月行》中作者小时候称月亮为“白玉盘”,教师可讲解古时月亮的别称。诗人会根据情感的表达和平仄的需求,对月亮选择不同的称呼,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月亮别称。
(三)利用问题引思,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总是以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解读,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的目标与要求,合理引导学生在此学习阶段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有助于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更好地形成自身独特的学习规律,从而加强学生的正确学习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地对知识进行迁移与总结。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相对其他阶段显得独特,且比较单纯,对世界万物都有着独特的见解,教师应正确认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不要过分干预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学生思维健康的前提下,教师只需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体系化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小蝌蚪是通过什么方式找妈妈的?”“小蝌蚪找错了几个妈妈,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等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点拨,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真正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唐启寿.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48):8-9.
[2]张梅梅.简述核心素养下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词语教学策略[J].智力,2020(34):57-58.
[3]于玉香.论核心素养下低年级拼音教学的有效开展[J].小学生(下旬刊),2019(04):27.
[4]兰荆平.核心素养下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27):44.
[5]吴庆红.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9(09):9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