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与幼儿创造力培养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育;创造力
正文
引言: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创造力占据了关键的地位,它对幼儿的全面成长以及未来的学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主要环境,幼儿园应当积极推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同时,音乐教育已经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将以幼儿园教师的视角,研究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如何帮助幼儿们提升创造力。
一、音乐教育活动及创造力培养的特点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有意识且自发进行的娱乐方式,旨在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并增进幼儿们的全面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类活动的目标明确、情感饱满、充满生机,它们建立在幼儿们对于新鲜事物、积极参与和竞争精神的基本需求之上。利用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创造力进行提升,就是要使幼儿们在参与音乐教育活动时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同时也要借助这些活动的反思和创新,以此提升幼儿们创造力。所以,如果希望激发幼儿创造力,那么就需要建立适当的音乐教育活动气氛,进行适当的音乐创作,使幼儿们能够在愉悦的情感下进行创新,同时也能够通过个人的表达来增强他们的创新热情[1]。这样可以为幼儿们构建出优秀的发展环境,从而为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音乐教育活动对创新的具体表现
1.音乐教育活动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
音乐教学因其直接的情感传递和鲜明的形象,更有助于激发幼儿们的强烈好奇、模拟和表演欲望。通过一种充满趣味性和生机的游戏方法,幼儿们可以轻松融入到音乐的世界中,从而提升他们的视觉、听觉、身体语言、沟通技巧和个人认知,推动他们的全方位发展,并为他们未来创造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音乐教育活动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为创新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它们构成了知识的整体,进而催生出新的策略。幼儿们对知识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无形吸纳,使幼儿能够将感性的外界环境和情感、技巧等因素融为一体,从而获取知识体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旋律、节拍、音质、音调等元素被巧妙地融合,引发了深深的情感共振。这是一种多元化的交互影响和融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有助于幼儿们培养广泛的知识热爱和探索学习的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而热爱正是最佳的创新表现。音乐教育活动同样能够激发幼儿们创造力[2]。
三、音乐教育中加强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歌唱训练是培养幼儿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此外,幼儿音乐教育的一个关键作用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是塑造他们创造力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当幼儿步入幼儿园,他们往往会有意识地展示他们的才能,希望获取他人的赞赏。同时,老师们也将对此做出适当的指导,并为他们的才能的培育与最大化利用创造了一个平台。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引领地位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将幼儿们视为学习和思考的核心,并且要尊重他们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基础水平,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幼儿们的音乐修养和创造力。
2.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和音乐素养
一般来说,幼儿在4岁时开始觉察到自我,简单来说就是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优质的音乐教育引导下,教师需要在教学歌词的过程中创造出优秀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歌词改编的方式,可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让他们能够唱出自己改编的歌曲,这不仅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技巧。此外,我们不仅需要增强幼儿的音乐修养与演唱能力,也需要关注他们形成优秀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四、幼儿园音乐教学与幼儿创造力培养分析
1.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灵感
优秀的环境能够刺激幼儿们创造力,幼儿老师可以从精神层面和实体层面两个角度出发。首先,需要为幼儿们打造优秀的精神环境。只有当幼儿们在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在老师与学生互动中,在愉悦的伙伴交谈中,他们才会乐于参与各类活动,启迪思维、挖掘潜能、激发创新。比如,在《铃儿响叮当》的音乐教育活动里,老师能够引导幼儿们在相互对话的基础上,依照各自的兴趣和理解来挑选音乐,让幼儿们用他们所挑选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也能给予一些引导和评价,这样就能够激发他们创造力[3]。接下来,我们需要营造优秀的物质氛围,以推动幼儿的成长。幼儿老师可以在教室的一角摆放一些如沙锤、钤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让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时候随意使用。同时,也可以在幼儿入睡前、用餐前、休息时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2.丰富形式,培养幼儿音乐素养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关注提升幼儿们的感官能力,接着再去理解并掌握音乐。音乐教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对他们的认知和全面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儿歌活动的组织和执行过程中,主要是教师示范唱歌和幼儿模仿,形式通常较为单调。在执行活动的时候,老师需要增加音乐教育活动的主题与方法。老师能够将游戏元素整合进课程中,增强课程的实际应用与娱乐元素,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们的参与热忱。在另一个角度来看,需要持续地扩展音乐教育活动种类,并将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因素纳入,这样就能够改革教育手段,进而增强幼儿们创造力。此外,当进行小班的音乐教育活动时,老师必须密切留意幼儿们的行为表现,并主动寻找他们在活动期间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在幼儿产生负面情感的时刻,幼儿老师应该主动去引导和调节,以便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欢愉,从而激发幼儿创造力。
3.游戏为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一种充满想象与创新的艺术形式。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音乐的过程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能够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辅助学生更有效地发展创造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适合的游戏,使得学生能够跟随音乐,更深入地参与到游戏之中,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创造力。以《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实际教学环境为例,教师能够通过增加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吸引学生的关注,通过生动的图像来激发他们对游戏的热爱,从而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在学生参与游戏时,教师应当引导他们模仿小白兔的日常行为。此外,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小白兔各种形态的想象,让他们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小白兔形象。无论是跳跃,还是吃东西,甚至是睡觉时的小白兔,学生都可以进行创造。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演绎大灰狼的角色,激发学生对游戏的热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4.从简单创编入手,感受创造力之趣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性,模仿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手段,其中包括音乐的学习。但是,在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放弃模仿,在音乐教育中,模仿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类最初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新的基石。从模仿到探索,再到创新,这是一个需要教师持续指导的过程。教师应该专注于多样化的活动展示,可以通过编写歌词、动作和音乐游戏等方式,逐步引导创新,展现幼儿们的才华。例如,在教授《接娃娃》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配合原歌词,引导幼儿们做动作,等他们掌握了之后,再让他们思考如何改变歌词,并配合他们进行表演。将“你是谁的爸爸,你是谁的妈妈”改为“你是谁的叔叔,你是谁的阿姨”,或改为“你是谁的爷爷,你是谁的奶奶”等,通过不断改换歌词中的人物,把幼儿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迁移到音乐教育活动中去,为创造力的形成奠定基础。节奏练习同样如此,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张卡片“小猪扛根木头在走路”,幼儿马上拍出XXI XXI的节奏;出示一张“火车跑”的卡片,他们马上拍出XX XX XXI有规律的节奏。创编律动时,教师弹奏一首二拍子的乐曲,幼儿可以随着音乐拍手表示高兴,或者吹号击鼓表示欢庆等;弹奏三拍子的乐曲时,幼儿可以转动手腕作花开状,也可摆动两臂作鸟飞状等等。让幼儿置身于音乐的氛围中,去自由自在地随着音乐表现自我,可以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5.面向全体,在评价中重视创造
陶行知教授曾经说:只有自由才能激发创造力。身为教师,必须拥有一双能洞察幼儿内心世界的眼睛,能够对每个幼儿的各种表达和表达方式给予鼓励和肯定。幼儿的性格各异,他们在活动中的展现也各不相同:那些活泼、勇敢且能力较强的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表达,而那些内向的幼儿则不擅长表达[4]。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以积极和热情的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老师需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无论何处都是创新的舞台,无论何时都是创新的时刻,无论何人都是创新的个体”。理解到每个幼儿都拥有巨大的创新潜质,绝对不应该对他们产生轻蔑或者抛弃的情感,应该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新”的机遇,即使他们没有积极地去参加,我们也应该鼓励他们多做实践,尽力使他们由“被动”转向“积极”。因此,老师需要激发所有幼儿们勇敢地分享他们的情感和实际经历,并且尊崇他们对音乐创作的无拘无束的回应和个性化的体验。同时,他们也需要激发幼儿们挑战他们最擅长的表述形式。当幼儿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不能立刻斥责他们,而是要指导他们认真地观察,协助他们迅速发掘问题的根源,使他们能够在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交流和讨论。
结语:总的来说,本文通过探讨音乐教育活动和创造力的特性,探索了如何培养幼儿们创造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技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老师可以采取诸如创建优秀的音乐教育活动环境、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增加幼儿们的表演机会等手段,以此来激发幼儿们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芦丽菊.基于幼儿生活视野美术活动创造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77.
[2]高伊贤.让借形想象激活幼儿的美术创造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5):209.
[3]张宇洁.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现状及其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4]孙思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探析[J].成才之路,2019(0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