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路径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刘诗兰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二小学425300

摘要

古诗词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是古代文人墨客思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各朝各代鲜明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特点,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古诗词教学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正文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一)忽视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因循守旧,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主要强调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以满足阶段性测试的需求,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总是着重开展朗诵、背诵和抄写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记住古诗词的内容,但是对于古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蕴含的情感内涵却无法得到理解,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大家对于古诗词的认知也会变得越来越浅薄。

(二)教学模式老旧

教师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多半会以教学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填鸭式教学是实际课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生记”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且教学过程索然无味,尤其是古诗词中还包含大量生僻字,一些词句运用并不像现代文那么熟悉,学生理解记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意识到这一点,转变教学思路,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效率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不利于教学相长。

(三)知识讲解浅显

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诗词句本身之外的知识宣讲,如针对作者生平介绍、创作背景等问题会做简单介绍,课后也是要求学生记忆为主,不会对古诗词中的内容进一步地深挖,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价值观方面常常被教师所忽略,只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系生活,感悟生活。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路径

(一)了解古诗词背景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了解其背景知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历史感知能力以及情感体验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首先,通过深入探索古诗词的背景,学生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近距离地感受古人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与情感世界。例如,在教授杜甫的《春望》时,不仅要解读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景象,更要讲述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巨大冲击,以及这场战乱给诗人及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诗中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其次,人文生活背景和社会风气风貌的介绍,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趣。在讲解《清明》一诗时,教师可以结合古代清明节的习俗,如踏青、扫墓等,让学生体会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所描绘的特定情境,加深对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创建合适的情境与场景

对于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创建合适的情境与场景对于教学有重要的帮助,不仅能有效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欣赏古诗,也能高效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图像、幻灯片、音像视频等教学媒介创建与所授诗词相关的场景与形象,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中所涵盖的历史情境,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静夜思》时,宁静美丽的院落、清晰明亮的圆月,这些诗词中出现的情境可以以图片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辅助学生在脑海中营造相应的场景,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思乡的情感。在《题西林壁》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以利用动画或者现代航拍视频表现“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生哲理。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因为受条件限制,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模拟对话或者故事演绎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中的内容和情感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开展启发式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育所推崇的教学方式,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欣赏古诗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进行古诗授课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简短的介绍,然后给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和观点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和意见,表达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启发式教学方式对于后期教师开展评价和学生反思有重要意义。比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又是如何将这份情感传递出来的?“你在诗中找到了哪些景物,它们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式求学,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四)重视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在指导学生完成了古诗词学习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完成对学生古诗词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估,全面反馈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情况。同时,教师也要凭借丰富多元的评价结果反思自身的教学情况,分析学生课外继续研究古诗词的方向,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价驱动古诗词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清平乐·村居》教学后,教师可以从课堂学习过程和课外实践活动两个角度出发完成评价。基于课堂教学情况,教师可以设计四个任务,根据学生在每一个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各项表现,如学习态度、能力发展、合作交流等情况实施过程性评价,并根据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过程性评价。基于课后实践情况,教师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让学生在在线平台中呈现自己的写作成果及vlog视频。教师可以让家长、全班同学及其他教师参与评价,选择优秀的“小练笔”及vlog视频,作为学生优秀学习成果,集中呈现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中。这样既可以彰显学校的育人特色,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文化,也可以对每一个学生起到激励与带动作用,使学生以积极愉悦的状态面对每一次课外实践,以极具创意化的形式呈现成果,持续延伸学习范围。在古诗词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教学评价这一环节,要根据教学情况实施个性化评价,因人、因课而异,这样才能让教学评价彰显教育效力,驱动学生朝着尽善尽美的方向前行,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在实施古诗词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创新优化,打破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桎梏。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期间要不断反思自我,因材施教,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克服小学古诗教学中存在的挑战,帮助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走出教学困境,进而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修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5).

[2]王海燕.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分析[J].学周刊.2021,(35).

[3]张亚良.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