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学教育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实施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祝永木

江山市四都学校

摘要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一种通过打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整合的教育方式。本文探讨了在科学教育中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跨学科融合教学在中学科学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促进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中学科学教育;跨学科融合教学;有效实施;

正文


一、引言

跨学科融合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全球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逐渐受到重视。本文聚焦在科学教育,探讨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文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在初中科学教育中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分析典型案例,本文力图揭示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并寻找推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在中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现状

跨学科融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实施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兄弟学校相关案例,总结出实施现状的几个特点。

1.政策与标准的支持

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跨学科融合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学指导意见均明确提出要加强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这些政策文件为推动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指导方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教材〔2022〕2号)精神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研究制定了《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指导学校科学规范研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三个地”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对标打造“重要窗口”新定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党对初中教育的领导,更加注重优质均衡发展的主目标,更加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校长教师等关键要素配置,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和系统集成;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补短提升,强化队伍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努力打造优质均衡、活力充盈、特色鲜明、生态和谐的浙江初中新样态,让城乡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2.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在课程设计上,许多中学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设计出基于项目和问题的跨学科课程。例如,某些学校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内容整合,设计出一系列项目化学习课程,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和实验,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更具有关联性和实际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3.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教师是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关键。通过组织跨学科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协作能力。一些学校成立了跨学科研究团队,定期开展以“跨学科融合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这样的培训和研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还促进了教师相互之间的协作和经验分享。

4.技术手段与资源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设备、虚拟实验室和在线资源库等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支持了跨学科内容的整合与传递。一些学校建设了开放的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5.学生反馈与学习效果

从学生反馈来看,跨学科融合教学让他们更加主动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一项针对浙江中学调查显示,参与跨学科课程的学生在科学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学生们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6.实施中的挑战

尽管跨学科融合教学在中学科学教育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推广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教师跨学科专业素养不足、课程整合难度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都是制约跨学科融合教学深入发展的因素。此外,学校管理和资源配置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支持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进。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通过项目学习、主题探究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作为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关键环节,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提升其跨学科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整合学校内部和外部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等,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支持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需要建立既关注学科知识又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某项目化学习小组提出制作一个简易电子秤。

【产品设计】设计了电子秤的结构图,用电压表来显示物体质量的大小,如图甲所示,其中U06VR015Ω电压表选用03VAB是一段阻值为15Ω,长度为15cm的均匀电阻丝。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托盘且与滑片P相连,滑片P能随弹簧一起上下移动,弹簧伸长量x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功能调试】(1)调零:闭合开关S后,发现托盘不放物体电压表也有示数。为了调零,需要进行的操作为                     

2)标刻度:计算电压表示数为3V时对应的物体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

根据刻度均匀性在表盘上标注其他刻度所对应的质量值。

【产品优化】

3)如果需要测量更精确的数值,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该电子秤优化。请同学们参考下列的评价量表,提出电子秤精确度的改进措施。(提示:改进措施用文字或作图说明均可)

评价量表

1分(合格)

2分(良好)

3分(优秀)

能初步提出改进思路

能定性提高精确度

能定量将精确度提高2

像这种微项目化学习聚焦的不是一俩个知识点,而是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和实践体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从对电子秤的设计、制作、调试、评价等方面对内容进行了重构。这样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实践。对于评价量表类还需要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拓展研究,可培养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整个过程中对科学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及科学态度责任的提升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 跨学科融合教学实施策略总结

策略

具体措施

预期效果

课程设计与优化

项目学习、主题探究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培训与发展

系统培训、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教学资源整合

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

提供实践平台,支持教学

评价体系改革

综合评价、素质发展

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科学教育中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现状,发现其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同时也面临教师能力不足、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跨学科融合教学,应加强教师培训、资源配置和配套政策的支持,鼓励学校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跨学科融合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实施取得了一成效,得到了政策支持和实际应用。但是,要实现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面推广和深入发展,还需要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设计、资源整合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