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音乐课堂乐器教学的路径探索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颜菲菲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五垦学校,江西 南昌 331700

摘要

乐器的运用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也促进了课堂改革的落实。艺术课程改革也随着新课改层层递进,音乐课程理念也在不断提升与更迭。乐器的运用可以让广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拓展教学方式与形式,可以让乐器与信息化、互联网+等理念进行碰撞与融合,进而形成更适应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落实。同时将乐器引入课程中,是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举措,是音乐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的道路,可以让那些天生“五音不全”的学生通过乐器更好地理解音乐,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此外,乐器由于相对简单,学生更容易学会,可以让学生自信地展现自我,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也符合教育改革理念。


关键词

初中音乐;乐器教学

正文


一、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

一种思想或者观念的树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初中生正是三观树立的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教师应该把握住这一窗口期,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让民族文化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主流之声,成为学生成长的“筋骨”。对此,广大音乐教师在开展初中音乐乐器教学时,应该注重传统乐器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运用,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变为学生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用好课堂教育教学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深入分析各类乐器在不同音乐中的作用,对比中西方乐器的优劣,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理解民族传统乐器,进而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让学生成为拥有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二、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多元教学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大都以讲述音乐理论,以及指导学生学习演唱为主,这种方式缺乏新意,也与当前学生的认知需求不匹配。另外,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导致乐器学习受限。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从多元角度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促使学生能够高效认知音乐知识,提高乐器演奏能力。在乐音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常见的三角铁、沙锤、沙包、气球等教学器材,让学生通过操作上述教具感受声音的魅力。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竖笛、口琴、扬琴、古筝等乐器,对学生开展多元引导,做到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满足自身的乐器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自主选择一项或几项乐器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乐器学习的乐趣,调动音乐学习的自觉意识。

三、培养学生审美,发展综合能力

在带领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乐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教材中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懂得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做好每堂课的音乐知识学习。所以指导学生学习乐器,就是要在乐器演奏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音乐情感更为丰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唱歌环节加入乐器伴奏,发展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促进学生音乐审美水平不断提升。例如在音乐歌曲《乌苏里船歌》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对学生播放这首歌曲,通过曲子中的笛子演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捕鱼人正在划船、唱歌,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歌曲的意境进行感受,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怀。教师还要从歌曲的回声、力度符号、衬词、装饰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指导,让学生对歌曲传达的情感进行体会,对歌曲旋律的美感进行感受。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创编音乐伴奏,并要求学生以歌曲节奏的强弱对打击乐器进行选择,以便更加精准地演奏出歌曲的美感。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聆听歌曲,并自主开展打击乐编辑,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训练演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对学生开展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音乐理论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让学生从音乐知识的学习,转变为以音乐的形式对音乐知识的演绎。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乐器演奏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单独演奏能力及合作演奏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乐器演奏,这既能提高学生的演奏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提升学生演奏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促进学生在真实的音乐表现及音乐体验中不断完善演奏水平。例如在开展音乐歌曲《踏雪寻梅》一课教学时,教师通过这首歌曲,带领学生体会高雅的意境及时代的风格,让学生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陶醉在歌曲的美好意境中。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加入打击乐器,演绎歌曲中四个“响叮当”,帮助学生深度体会到打击乐器与歌曲融合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在指导学生演奏打击乐器时,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的打击乐与歌曲相吻合,充分体现出歌曲的节奏之美,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五、联动区域资源,减少阶段差异

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乐器课堂时,还应该积极联动区域资源,将区域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帮助学生使用乐器。比如在运用口琴为乐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当地寻找口琴吹奏较好的艺人来学校开展教学,让学生对乐器的运用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特色,使用当地特有的乐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乡土文化有更深层的了解,对生活中的“乐”有更深的理解。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期目标,进而减少阶段性的差异。可以要求初一的学生在学期结束前学会演奏三首乐曲,初二的学生在学期结束前学会演奏五首乐曲,初三的学生在学期结束前学会演奏十首乐曲。同时不用限制学生乐器的使用,只要自己能够熟练掌握使用这种乐器,即可参加演奏,如果在一首曲子中可以使用两种及更多种的乐器,还可以进行加分。

六、鼓励自主编创,构建多元课堂

在以往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带着耳朵来,带着嘴巴来,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需求,初中音乐教学中应该积极创新,引导学生对乐理进行深度探索,进而促进学生提高其综合素养。教师也应该优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体验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对乐曲进行自主编创,让乐器在教学中的运用更加灵活,同时让学生更好地运用乐器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B站一些知名音乐UP主,让他们通过同龄人“恶搞”作品更好地理解音乐,理解乐器。对于课堂中对乐器运用不规范的行为,教师应该以多元的思维去包容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只要坚守住原则与底线,可以让学生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激发学生对乐器、音乐学科的思考。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要结合器乐教学,器乐教学能帮助学生对不同乐器的特点形成认知,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使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获得进一步提升。为拓展学生音乐知识面,提升音乐审美境界,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学习乐器演奏,培养学生乐器演奏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学习音乐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瑗峰,郑瑞霞.挖掘美育因素,提升创新能力——音乐审美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课程实施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15):98-99.

[2] 蒲雨.乐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尝试[A].2022教育教学现代化精准管理高峰论坛论文集(初中教育篇)(一)[C].2022:341-344.

[3] 李啸.音乐课中乐器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五)[C].2021:10-12.

[4] 范继彬.中学音乐新课堂“唱奏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7(12):159-16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