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培智学生;生活化教学;教学情境
正文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培智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培智学生由于智力发展上的特殊性,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往往与传统学生存在差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尤其是生活能力的培养方面。
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培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数学教学,我们不仅可以教授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些能力都是他们未来独立生活和融入社会所必需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培智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
一、培智学生概述
培智学生由于智力障碍,可能在理解、记忆、思考、语言等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智力障碍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疾病或创伤等[1]。
与正常儿童相比,培智学生的个性心理具有以下特征:
(1)学习动机缺乏:培智学生在学习上往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可能与他们多次失败的学习经历以及周围人对其表现的较少赞美或肯定有关。
(2)需要发展不平衡:培智学生可能缺乏认识活动的兴趣和需要,求知欲不旺盛,但他们的某些生理需要却可能出现亢进现象,如贪吃或贪喝。
(3)不正确的自我评价: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培智学生可能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要么过高地评价自己而沾沾自喜,要么过低地评价自己而感到自卑。
(4)偏激的心理状态:培智学生可能表现出冲动、攻击性行为,或者恐惧、胆怯、孤僻和退却等偏激的心理状态。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培智学生生活能力的重要性
培智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过程和自我生活管理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限于传授数学知识,更是促进他们生活技能发展的关键途径。
(一)适应生活需求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购物时的计算价格、认识时间以安排活动、认识货币等。通过数学教学,培智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当他们学会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后,就能够在简单的购物场景中购买自己喜欢的小物品,像用1元钱购买一支铅笔。
(二)思维能力发展
数学学习有助于培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思考、分析,这对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观察力和注意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分类时,将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这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整理自己的衣物(按照颜色或类型分类)或整理房间里的物品[2]。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智学生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学生的特殊性,生活化教学缺乏针对性
培智学生由于智力发展上的障碍,其学习需求和能力与普通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了这种特殊性,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很难满足培智学生的实际需求。生活化教学虽然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但如果缺乏针对性,就很难让培智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由于忽视了培智学生的特殊性,生活化教学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培智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复杂或抽象,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如果教学方法不恰当,如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操作,也会限制培智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培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都不同,因此他们需要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然而,在忽视特殊性的情况下,生活化教学往往缺乏这种个性化指导。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套用一些标准化的教学方法和案例,而没有根据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3]。
(二)过分注重理论教学,生活化教学缺乏实践性
在培智学生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和体验学习的重要性,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不仅限制了培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还影响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智学生往往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较为困难,如果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他们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实践操作和体验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如果缺乏实践性,培智学生就很难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生活应用能力的提升,还可能导致他们在未来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时感到无助[4]。
(三)生活化情景流于形式,学生生活能力未得到提升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育理念导致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生活化情景教学中,教师可能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实质性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认为只要在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元素就是生活化教学。这种片面的理解导致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情景教学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使得教学流于形式。
在培智学生的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授知识,但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满足培智学生的特殊需求。因此,即使教师尝试引入生活化情景教学,也可能因为教学方法的单一而流于形式。生活化情景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情境。然而,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能过于简单或复杂,或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导致情境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这种不合理的情境创设会使得生活化情景教学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四、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智学生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方案
教师应深入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明确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对于培智学生来说,生活化教学更应注重其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制定教学方案前,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培智学生的身体状况、认知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这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数学元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例如,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场景或活动来讲解数学概念,如利用水果来教授加减法。针对培智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将数学知识进行简化和直观化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顺口溜或游戏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针对培智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对于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和要求;对于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数学知识[5]。
(二)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确保理论与实践内容相互补充,既注重数学理论的传授,又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教师应向学生明确说明数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培智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直观演示、生动讲解、图文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数学理论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数学概念的讲解和逻辑推理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能力,结合培智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如购物计算、图形拼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为培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物、模型、教具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6]。
(三)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内涵,积极创设有深度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和起源,以便能够设计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分数”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分物场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将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情境中,可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和深度。例如,在讲解“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古代数学家如何计算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例如,利用购物、旅行等场景来教授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设具有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教学情境。这些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数学体验,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制作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四)实现学校与家长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教育策略。利用网络平台、微信群、QQ群等通讯工具,建立家校之间的即时沟通渠道。教师可以及时发布学生的学习动态、作业情况等信息,家长也可以随时向教师反馈孩子的家庭表现和学习情况。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普及特殊教育知识、教育方法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资料,如教育书籍、网络课程等,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孩子的教育。创设家校共育环境,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家校共育活动,如亲子阅读、家庭作业辅导等,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家长应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要与学校保持密切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8]。
五、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培智学生的特点,注重其生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更能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和适应能力。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模拟购物、时间管理等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等技能。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制作数学模型、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鼓励他们面对困难时勇于尝试、不断挑战自我。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培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生活。
参考文献:
[1] 闫平.特殊教育学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培智学生生活能力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 2021, 028(003):1472.
[2] 苏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 2023(12):13-15.
[3] 杨恺祺.H市培智学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21.
[4] 陈育强.提升小学培智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J].读天下:综合, 2020(32):1.
[5] 磨秀玉.培智学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 2023(8):1639-1640.
[6] 朱旭珍.情境教学在小学培智生活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互动软件, 2023(7):4952-4953.
[7] 刘晓婷.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J].知识文库, 2022(7):4-6.
[8] 朱静.生活即教育——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的思考[J].文渊(小学版), 2020, 000(001):1056.
作者简介:王长伟 1980.02 男 河南省沈丘县 汉族 本科 中小学高级 沈丘县特殊教育学校 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培智小学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