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职思政教育问题与创新策略研究

期刊: 素质教育 DOI: PDF下载

李华新

邢台现代职业学校 河北 邢台 054000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的创新关乎职业院校育人质量与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研究旨在分析当前中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校企深度合作、完善科学评价体系等创新策略,以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政认同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职;思政教育;校企合作

正文


引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发展,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当前,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认知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无法充分适应。探讨中职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不仅关乎育人质量,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一、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中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思政教育的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极为必要的意义。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新变化。另一方面,新时代对人才的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职业技能,还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1]。通过创新思政教育,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未来多元化社会的挑战与需求。
二、中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方式亟待更新
当前中职思政教育方式亟待更新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首先,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尤其在中职学生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明显,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参与度低。其次,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讲授,忽视与学生职业实践的结合,使思政内容脱离实际,学生难以产生共鸣。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
中职思政教育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内容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实践环节流于表面。部分思政课程缺乏与职业技能实训的有效融合,无法将思政内容与学生的职业生活实际相结合。例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实习与思政课程分离,学生在实训中难以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此外,教学中缺乏生活化、职业化的案例分析,导致学生在职业环境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理论。
)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当前中职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不够科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单一,过于依赖笔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估。第一,部分院校的思政教学评价仍以知识掌握为主要考核标准,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价值观念和实际行为的评价。例如,考试多注重记忆性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实际职业场景中的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考核不足。第二,评价机制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发展的关注,未能体现思政教育对学生品德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际成效。种评价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思政水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的创新对策
(一)结合时代需求,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需结合时代需求,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首先,项目制教学法可有效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和理解力。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和职业发展的项目任务,将思政内容融入具体的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有效衔接。其次,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与课上互动探讨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课前建立初步的理论框架,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深入理解思政理论。翻转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深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多媒体技术(如VR、ARMOOC、SPOC)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思政教学带来了新可能,通过技术将理论内容具象化[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应用,中职思政教育不仅能更好地契合新时代的教学需求,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是提升中职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第一,校企合作能有效将思政理论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确保思政教育具有实践导向和职业针对性。通过构建“校内理论教学—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岗位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思政教育的体验和反思,加深对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的理解。第二,企业专家的引入可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参与课程设计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和行业规范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关联性和专业性。第三,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能在实践中将思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培养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校企深度合作不仅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还能确保思政课程培养出的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素质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完善科学评价体系, 优化教学效果反馈
在新时代背景下,完善科学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优化教学效果反馈、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其一,评价体系应基于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制定涵盖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标准,摒弃过度依赖笔试的单一评价模式。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时监测学生的思政学习进度与思维发展。其二,建立及时反馈机制至关重要。通过教学反馈系统,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化教学。其三,学生可通过自评与互评,反思学习过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如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LMS)进行数据跟踪与分析,既能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也能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学习的短板与改进方向。科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将有效促进中职思政教学的反馈优化,提升教学效果,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更新教育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化评价体系,能有效提升中职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创新的教学路径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政认同感与职业素养,还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此研究为中职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卉.新时代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论[J].成才之路,2024,(12):81-84.

[2]程孝维.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研究[J].教师,2023,(29):18-20.


...


阅读全文